本报讯 (通讯员 姚元辉) 近年来,岑巩县积极打造“支部+”模式,将发挥基层党支部作用与用好用活党群服务中心、村级合作社、主题党日等结合起来,有效激活基层党建功能活力。
“支部+党群中心”,便民服务有平台。一是突出标准打造。坚持提供以“开放式、共享式、综合性”服务为原则,将村级原有会议室、学习室、阅览室等功能相似的闲置办公室进行优化改造,全县打造村级党群服务中心84个。二是注重功能设置。按照“一站式服务”要求,设置集日常办公、公共服务、党建服务、社会事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区,面向党员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党性教育、业务代办、民政帮扶等服务,推行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服务机制。三是严格职责落实。对每日去向、联系方式、坐班值班“三公开”,建立健全“定人、定点、定时、定责”服务机制,切实提升工作效能。党群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先后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学习等活动1200余次,开展政策咨询、社保缴纳等服务1.5万余次,服务党员群众近8.6万人次。
“支部+村级合作社”,助民增收有渠道。一是强化组织“搭桥”。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结合“一村一特、一社一品”产业发展布局和党员能力特长,通过群众推荐、党员自荐、组织选派等方式,切实把党组织建在合作社、产业链上。目前,在合作社、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79个,实现90个村6.4万农户增收致富。二是发展产业“活血”。大力鼓励、引导和扶持村干部、党员能人等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引进和培育优势市场主体发展杂交水稻、食用菌等主导和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县有省级以上示范社13家,州级以上龙头企业3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98家。三是盘活资源“造血”。推广实施“村社合一”发展模式,鼓励农户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量化入股,盘活村级资源,形成支部为引领、合作社为纽带、公司为龙头、农户为股东的产业发展联盟,获取租金、薪金、股金“三重收益”,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体。
“支部+主题党日”,为民办事有载体。一是围绕主题聚力。把主题党日活动打造成支部和党员为民办实事的重要载体,依托全县9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整合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企业、西部志愿者等力量,组建不少于100支常态化为民办事志愿服务队,做到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全覆盖。二是创新形式提力。在羊桥土家族乡两河村探索出“主题党日”活动“1+5+N”模式,以每月定一个主题,唱一首红歌、讲一个“榜样的力量”小故事、进行一次不少于30分钟的政治学习、过一次“政治生日”、重温一次入党誓词以及支部结对、志愿服务等方式,增强主题党日的吸引力、战斗力。三是党群联动发力。聚焦痛点难点问题、民生历史遗留问题和群众反映突出的“急难愁盼”问题,按照“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领单”模式,采取“党员+后备力量+群众”方式,真正做到党群同心、干群合力,切实把群众事办实办细办在心坎上。今年来,全县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达177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