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2月23日

盈盈一尺间,望尽宋人心

——评《北宋尺牍研究》

○珠海年鉴编辑中心 曹 琨

尺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它不仅是“通问讯、表情愫”的应用工具,也是“扶世教、垂后法”的文学体裁,具有重要的艺术、思想、文学和史学价值。尺牍在文化高度繁荣的宋代发展迅速,带动了书法、题跋、小品文等艺术形式的发展。过去对宋代尺牍的研究,往往专注于一端,少有综合文学、书法、艺术、史学等方面进行的整体考量和全面研究。《北宋尺牍研究》正是针对这些欠缺所做的尝试和努力。

该书是学者付梅从事宋代尺牍研究多年的心血和结晶,2021年5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从北宋尺牍的概念、缘起和类别、文体特色、尺牍文本的保存、传藏接受情况,尺牍文学性产生与表现形式,与党争的关系,与书法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较于以往的研究,《北宋尺牍研究》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和价值:

第一, 研究的内容更为丰富而全面。在断代时限方面,鉴于前人所收尺牍止于“苏门六君子”的李廌,而忽略了北宋晚期十八年的情况,作者仔细梳理了这段时期的尺牍,整理出45家500余篇作品,扩充了研究的范围。其次是关注的内容方面,以往的研究多将注意力集中在精英名家阶层,本书则注意到北宋尺牍非一两家个别作品所能概括,故在具体的研究中,把作家具体创作之点与时代流变之线及整个社会风貌联系起来,尽力还原当时士人社会生活、内心情感的各种面向。编辑认为这是一部研究北宋社会、文化和文人生活的“百科全书”,虽是商业宣传的夸张之辞,但也并非毫无道理。

第二, 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视野和角度新颖。本书研究的路径,一方面是对尺牍本身展开研究,另一方面则将尺牍置于政治、文化等时代发展的大环境下进行更为深入和细致的探究。在这样的思路下,作者的研究也就突破了单纯的文学的视野,而综合了艺术、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全面而立体地展现北宋尺牍发展的实况。

第三, 对北宋尺牍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做出新的评价和全面总结。例如,作者指出北宋时的尺牍公私书信分立,尺牍应用功能弱化,文学性和艺术性得到强化。这一看法不仅对学者定义什么是尺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也凸显出北宋尺牍的独特性,使我们能够窥见尺牍在北宋发展演变的关键环节和总体趋势。

第四, 作为一部完整、系统探究北宋尺牍的补白之作,本书提出不少新颖的观点。例如,关于北宋党争与尺牍的关联问题,作者认为党争促进了尺牍的发展,新旧两党斗争激烈,局势动荡,造成众多文人士子因“文字”饱受贬谪的命运,多种层面的“文字”皆因党争而遭禁毁,文人不得不生出戒备畏惧之心,“不作文字”或文字“不臧否人物”回避政治现实,诸多情绪表达、思想观念都不得不转而在“小道”尺牍中表达。

第五, 文笔流畅,文字优美。本书作者本是研究文学出身,虽是一本历史研究之书,但并不会有一般史学专著书写生硬的毛病。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作者处理史料的功夫上。作者除重要史料整段引用外,大部分都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进行转述,因而文字读起来富有感染力。

当然,本书也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尽管本书史料的运用相较于前人已有很大的扩展,但主要还是以宋人的文集、笔记为主,其他史料利用较少。虽然本书提出要突破以往多关注精英阶层的研究取径,进行更广泛的探究,但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对普通民众的关注还不够。当然,受限于篇幅,读者也不可过于苛求作者面面俱到,但观照本书,后来者当意识到将来的研究有必要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

总之,本书比较完整地揭示了北宋尺牍发展的真实面貌和整体成就,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北宋士人社会生活、内心情感的种种实况,对北宋尺牍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亦有较为公正、客观的评价,称得上是一部对宋代尺牍及相关问题研究具有重要学术贡献之作,值得研究者重视。

付梅,南京大学2011级古代文学博士,师从莫砺锋教授,现任教于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的研究。

--> 2021-12-23 ——评《北宋尺牍研究》 1 1 黔东南日报 c176404.html 1 盈盈一尺间,望尽宋人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