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2月25日

站在边缘区的高坡上

——读《广州市边缘区发展研究》有感

○ 珠海年鉴编辑中心 曹 琨

​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和共同的行动,我国向世界庄严承诺不走牺牲资源与环境的发展老路,而要坚定不移地在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指导下,走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各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尤以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特优,发展尤为迅速,这其中又以广州市为代表。但其边缘区的几个市县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有的发展相对滞缓,甚至存在了不少问题。适此时机,广东科技出版社推出隆少秋先生著作《广州市边缘区发展研究》。

隆少秋先生在中山大学人文地理专业博士毕业后,扎根于广州增城,潜心研究,摸索探寻边缘区发展的路子,对如何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边缘区发展模式这一既具理论价值又有现实需求的课题进行了深度探索。

作者从精神性、本土性、实践性角度出发,在综合论述大城市边缘区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广州市边缘区新的发展背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广州市边缘区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如空间和产业发展、城市化、文化、生态系统及人居环境、区域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揭示了新时期大城市边缘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和战略措施。

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陈烈院长等人审阅此稿后,均给予了极高评价,肯定了此书积极的时代意义。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一次系统研究广州市边缘区的发展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创新理论应用于大城市边缘区研究,这是对大城市边缘区发展研究方法的全新探索,丰富了人文地理学对大城市边缘区的研究,揭示广州市边缘区区域创新影响因素,就边缘区如何利用大城市创新资源营造创新环境,如何在行政区划调整、中心镇建设、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等进行认真的探讨,揭示了广州市边缘区发展新特征,如核心——边缘传统的自然联系到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联系,由原来简单的城乡关系到复杂的区域关系。

站在边缘区的角度上,在如何加强边缘区文化产业和基层文化发展,加快边缘区产业集群的建设,由发展小城镇到发展卫星城,由深度开发到生态管制、生态区划到不同层次生态保护措施,整合市(县)、镇、村行政资源和产业资源,平衡市(县)、镇、村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城乡协调发展中的生态补偿和投入机制等,作者都提供了有一定创新意义思路。

读过这本书后你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城市规划关注的许多重要问题,这会给你提供一种新思路,一本好书的意义也正在这里。本书对广州市以及国内其他城市边缘区发展,对国内同类地区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希望我们能借此书出版带来的研究契机,各位专家学者、基层工作者一起探讨,共同推进大城市边缘区的发展。

--> 2021-12-25 ——读《广州市边缘区发展研究》有感 1 1 黔东南日报 c176598.html 1 站在边缘区的高坡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