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道东
“这些年因为村里面发展蜜蜂、中药材种植等产业,村貌焕然一新,我们村虽然已顺利摘掉了‘穷帽子’,但是群众更迫切期盼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发展产业可以让更多的乡亲父老返乡就业,返乡生活,子女返乡读书。“在中共黔东南州第十一次党代会期间,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党代表、雷山县永乐镇乔配村党支部书记余鹏接受记者采访时畅谈了自己的期盼。
“永乐镇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空气质量好,自然条件优越。老百姓有养蜂、养鸡、稻田养鱼的传统。这些项目周期短,效益好,但是也需要技术。这两年我带动20余户蜂农规范化科学养蜂,我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农户回收蜂蜜、找销路,大家收到了750余公斤蜂蜜,创收22.5万余元,其实收入还可以高一些,由于有些乡亲不懂技术,不少蜜蜂飞出去,造成了一些损失。我发现科学养殖真的很重要,如果扩大规模继续做大、做强林下经济产业,扩大规模形成产业,通过精深加工创立自己的品牌,就需要更多的技术。”外出务工多年,精密干练的余鹏一口气说出自己的打算。
发展产业的关键是人才,农村亟需技术型人才,永乐镇乔配村在发展蜂蜜产业、天麻产业过程中需要人才和技术,而没有人才和技术,发展产业就是举步维艰。
“现在年轻人都往外闯,外面的人才引不进来,老年人不懂电脑,没有多少文化,我们期盼更多乡土技能人才。技术人才带头教我们怎么科学种田、怎么养蜜蜂、怎样种天麻。”余鹏说。
乡土技能人才如何培养,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我们期待上级按照村情实际帮我们培训人才。现在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农业类学校的专家很多,从事服务业的技能人才很多,我们可以邀请他们培训,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操作技能演练为重点,培训种植、汽修、烹饪、家政、电焊等专业技能,通过培训,提高老百姓的能力,使得原来只会种田的老百姓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和生产技术,进而为产业的发展壮大做贡献。”余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