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2月26日

让民生之水清如许

—— 丹寨县破解民生监督难题纪实

○ 通讯员 朱柏仁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和乡村振兴等工作的重视和巨大投入,广大基层群众享受到中央下拨的民生资金资产越来越多。如何通过有效的监督来保证把这些民生资金资产和项目管好用好,已成为了当前紧迫而重大的民生监督难题。

经过一段时间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实践,丹寨县纪监委采取三大措施破解了民生监督的这一难题。

强队伍,提升监督能力

为了有效有力地监督民生资金资产和项目的运行,丹寨县纪监委首先狠抓了督查队伍的建设,以此提升督查队伍的督查实力能力和水平。

充实人力和增强素质是加强督察的关键所在。县纪监委首先是狠抓了基层监督体系的建设,以此增强监督力量。为了实现村(社区)民生监督工作全覆盖,县纪监委制发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推动监督向基层延伸工作实施方案》,开辟民生监督人员选聘渠道、保障民生监督经费开支。确保各村(社区)设置1名专职纪检监督员,作为乡镇(街道)纪委的延伸“触角”和力量补充。实现了全县122个村(社区)纪检委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村(社区)民生监督的全覆盖,彻底结束了村(社区)无民生专人监督的历史。

为了提升民生监督员的监督能力和水平,县纪监委多次举办民生监督培训班。邀请县财政、民政等部门业务能手和聘请老师针对村务民生监督授课,并发放有关民生监督资料。供民生监督员学习,大大提升了民生监督员的监督能力和水平。各村民生监督员还常组织村干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经常组织村干学习廉洁从政有关条规法规,有效地增强了各位村干秉公办事的自觉性。

建制度,规范权力运行

为了让调配民生资金使用的权力得到规范运行,让民生资金资产和资源得到合理的使用,丹寨县纪监委制定了一系列民生监督的规章制度,保证了民生资金资产和资源运行的高效和安全。先后制定了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扶贫资产管理办法,民生资金监督管理办法、村级集体资源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职能部门每年定期对上一年度的民生资金资产和资源运行情况逐项清查,对上年度三资运行情况进行逐笔清算,并将三资变动情况及时进行补充登记,对集体三资的管理责任逐一认定,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公开透明以及“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把村级三资的承包、租赁、转让、变卖、入股、收益等各个环节都纳入各村民生三资监管委员会监管,并及时在村务公开栏上公示出来,确保了群众的知情权,有效地接受了群众监督。比如,卡拉村在决定村集体鱼塘对外承包前,先后召开2次群众代表大会,充分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最后以每年2000元的承包价对外招租,打破了以前不受任何制度约束,村干部想租给谁就租给谁的状况。开辟了村民参与民生资金资产管理的渠道,有效解决了民生监督“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严督查,加强巡查整治

针对监督力量薄弱难题,丹寨县纪监委统筹整合县乡职能部门和专职纪检监督员以及群众监督的力量,着力打造“1名班子成员+1个派驻组+1个乡镇(街道)纪委+N个专职纪检监督员”的“1+1+1+N”的民生监督链,实行上下联动,形成监督合力。在民生督查内容上,县纪监委开展下沉式调研,广泛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督促指导县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党委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本辖区行政村广泛收集群众最关心、干部最易出问题的农村低保评定、涉农项目、村级“三资”管理等民生事项,围绕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行使权力所涉的民生内容,列出督查清单共21项,定期加不定时地对这些民生问题进行监督巡查,重点针对城乡低保申请、三资管理、乡村振兴项目实施等内容进行监督检查,严查是否存在优亲厚友、虚报冒领、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侵占等侵害群众利益的民生问题,确保村干部所涉民生的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

为了扩大监督效果,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民生监督的积极性,县纪监委还要求将监督巡查结果及时通过村务公开栏或召开反馈会议等形式公布出来,确保行使权力者用权依规而行,确保民生资金全程接受监督,从而解决了熟人监督难、同级监督软的民生监督难题。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了“访村寨、重监督、助振兴”的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村村通”便民取款业务等11个专项民生监督巡查,共督查出和整改了民生问题55个,民生领域共立案32件32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人,问责领导干部10人。取得了民生督查的重大成效。

--> 2021-12-26 —— 丹寨县破解民生监督难题纪实 1 1 黔东南日报 c176678.html 1 让民生之水清如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