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2月28日

月潭寺记

○ 段辛安

月潭寺位于黄平县飞云崖景区,是湘黔滇古驿道必经之地。驻足远望,只见石拱桥边,古木掩映下,牌坊高耸,大气恢弘。红墙衬托黛瓦,楼阁依次排开。古刹深深,峡谷幽幽,好一幅恬静幽美图画!

我们先来欣赏飞云崖山门长联:

丹崖皓月护千年,竟幻作莲花世界,听流泉漱石响答鸣琴,苍翠亦留人,知此间固别有天地;

南海慈云飞一片,赖重新竺国琳宫,况几杵梵钟撞醒尘梦,光明原觉物,统斯民而再拜神仙。

匾额题字为:黔南第一洞天。

对联里面包含了很多信息,我简单归纳为:风物与人文,信仰与教化。步入飞云崖山门牌坊,来到第一进庭院,世界仿佛一下子安静下来,院墙两侧排满了历代石碑雕刻。字迹斑驳,依稀可辨,无声述说着遥远的往事。明代,湘黔滇驿道规定六十里设一卫所,飞云崖大约位于兴隆卫(今黄平县城关)与偏桥卫(今施秉县城关)中间位置。官员士卒、商旅行人途经飞云崖,大多会歇脚休整。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这里留下了王阳明、徐霞客、何绍基、林则徐、和珅、郑珍、鄂尔泰等人的足迹。

来到古朴雅致的皇经楼下,只见门柱悬挂着“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博物馆”的门牌和“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横幅。景区中庭是一个半开放的宽敞露天大院,约有600平方米。大院后方是放生池,滴翠亭、圣果亭、接引阁、小官厅、观音殿;大院右边由月潭寺牌坊、云在堂、养云阁、大雄宝殿、南北厢房、萃秀园等组成;左边是小榭长廊,长廊外是山溪潺潺,山溪外侧有一条石板小路,抵月潭、通幽谷,这就是月潭寺的概貌了。

月潭寺牌坊颇具特色。首先,从建筑风格来讲,它不是中国传统的马头墙层檐式样,而是带有弧线菱形的假窗结构。这个山门是民国时期修建的,带有明显的欧洲风格。明朝时,月潭寺的山门绝不会是这般新奇模样。其次,牌坊匾额题字风格迥异。大家都知道,古建筑匾额题字多是从右到左的横写格式,“月潭寺”三个字却是竖写的。第三,从色彩的角度看,月潭寺的牌坊与绝大多数山门牌坊的青灰白黄基调迥然不同,牌坊颜色以红色为基调,色彩斑斓明丽,图案丰富多样,给人深刻印象。

穿过月潭寺牌坊,立于寺院内庭,明显感觉到院内温度刹那间下降了2摄氏度。佛门净土,清凉世界,绝非虚妄。出人意料的是,大院内没有香炉香火,大雄宝殿里竟然没有如来、观音及罗汉塑像。月潭寺变成了博物馆,大厅内环壁立着一些身材颀长、高鼻深目的假人模特,它们身穿各式各样的苗族、畲族民族服饰。宣传栏张贴着一些反映少数民族节日文化(节日饮食、节日风俗、活动场景)的老照片,展示柜里还摆放着一些实物。我原本想进来瞻仰拜佛,此刻颇为疑惑。

关于月潭寺的自然风光、社会功能价值阐述,我想借用五百多年前王阳明的《重修月潭寺建公馆记》一文:

兴隆之南有岩曰“月潭”,……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自是饥者有所炊,劳者有所休,游观者有所舍,厘祝者有所瞻依,……公馆之建则自今日始。余姚王守仁记。

文中感叹天下之山,聚集到云贵高原了。可是崇山峻岭,一山连一山,没个尽头,望之生畏。驿路漫漫,疲惫饥渴之际,到了月潭寺,才得以身心放松。此处依山傍水,寺外一望平畴,寺内山水清幽,赏心悦目。让人留恋不舍,不忍离去。文中还称赞贵州按察副使朱文瑞办了件实事,是利民之举。重修月潭寺,教化一方民众知礼向善,让苗疆的民众有祈福的去处。修公馆是配套工程,提供食宿休息场所,便民利民。与佛寺渡人相辅相成,与山水休闲相得益彰。最后提出为政之道,不必专于法,要在宜于人。君子之教,不必泥于古,要在入于善。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被贬谪贵州龙场驿。王阳明从浙江一路西行,经江西、湖南,进入贵州。途经月潭寺,应正观住持邀请,撰写了《重修月潭寺建公馆记》。千里跋涉,磨炼了意志,开阔了心胸。贵州的山水抚慰了先生的伤痛,滋养了致知笃行的圣贤精神。和王阳明一样,六百年来,无数商旅仕宦与附近民众在月潭寺休养小憩,怡情山水,礼佛祈福。清凉的溪水,淋漓尽致地洗涤长途跋涉的风尘疲惫;悠扬的钟声,醍醐灌顶般冲开荣辱得失的樊篱块垒。

在飞云崖下看崖,石壁悬浮,千姿百态,令人浮想联翩,但又不可名状。崖上古树参天,这些树木自小就扎根在贫瘠坚硬的崖石浅土上,令人倍生怜悯与钦佩,这多像大山的子民啊!仰望苍天,阳光透过枝叶,那是温馨的目光,佛与菩萨诸神正坐在云端看我们吧。

盘桓一刻,准备下山了。石梯拐角处,见到山崖下方有一个被封堵的山洞,听说深不可测,里面很有看头,但出于安全管理考虑,堵住了。洞口左侧露天吊着一个闲置废弃的大古钟,高约一米,钟身古朴厚重,任凭风吹雨打,日曝霜凌,都沉默不语,显得很沧桑。悬挂吊钟的铁架用钢筋焊接,做工草草,锈迹斑斑。在寺庙里,梵钟本应高悬钟楼佛殿,每天晨钟暮鼓,日日履职发声,怎么会沦落到如此地步呢?月潭寺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人文底蕴,还有华丽而独特的山门牌坊,齐全的殿堂建筑,而今怎么形同虚设,徒留空壳呢?

寺外溪边,是一大片青绿金黄交织的农田菜畦,一群白鹭从稻田里扑腾出来,匆匆飞向远山。人在旅途,漫漫长路,你停下来休憩,或者忙着赶路,月潭寺就在这里。与其仓皇追赶落日晚霞,不如静待皎洁的月光。一夜好梦,养足精气神,第二天再出发,这样不是很好吗?从前的岁月很慢,我猜王阳明在月潭寺至少待了三天,才恋恋不舍地启程。

如今的月潭寺没有餐饮住宿服务,附近的村寨离这里有四五里路,那里有农家乐,但无法满足游人个性化需求。没有礼佛祈福的殿堂,就吸引不了更多信众香客。体力欠佳的游客,想就地休息用餐;有人想在月潭旁掬水玩月,听晨钟暮鼓;还有人想在寺内小住两天,礼佛拜忏。可没有基础服务设施,景区留不住人,游人信众待的时间不会长。有的人来了第一次,便不会再来第二次了。如此看来,现如今也可考虑重修月潭寺、新建公馆了。

飞云崖月潭寺曾经辉煌一时,在贵州名胜中,飞云崖月潭寺是古代文献记叙和游人题咏最多的一处,是“黔南第一洞天”。如今的月潭寺,处境尴尬。近六百年的古刹,庙宇犹存,但没有僧人修行弘法,没有经声佛号,钟磬之声,只有瀑布流泉,鸟语蝉鸣。还有几个拿工资的值班保安、保洁和讲解接待员。庄严的大雄宝殿成了博物馆的展示陈列厅。寺院园林,有时候成了古装影视剧取景地,偶有民间聚会活动,缺乏科学管理与规范节制,昔日安静肃穆的佛门净土,顿时成了狂欢喧闹场。更多的时候,飞云崖景区寂寥冷清,一年观光游客仅有二十万人次,这与它的历史地位、文化价值功能、应有的社会贡献严重不对称。

珠玉蒙尘,不掩其光。飞云崖月潭寺拥有秀美的山水风光,拥有近六百年的人文积淀。在提倡大文化、大旅游、大健康、大发展的今天,飞云崖月潭寺理应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相信飞云崖景区会成为宗教文化、民族民俗风情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田园观光体验的乐土。

--> 2021-12-28 1 1 黔东南日报 c176821.html 1 月潭寺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