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2月28日

小学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路径探究

○ 黎平县大稼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唐春丽

实现小学班级自我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在自我管理实践中不断发展和进步。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实现小学班级自主管理还需要教师的支持鼓励和引导。为学生创造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和平台,实现由教师包办管理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转变,在减轻教师管理工作的同时,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引导者,也是班级自主管理的引导者。进行班级自主管理,首先要教师做到转变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耐心指导学生在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一方面,教师要正确认识每一个班级成员的能力,把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在管理安排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从而促使班级自主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引导学生改正错误、解决问题,不断进步,激发学生参与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合理运用沟通技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建议和引导。从而建立起师生之间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终实现小学班级自主管理的目标。教师还可以在管理过程中通过一些情况或者一些实践进行具体现象的分析和点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在遇到问题时寻求教师的建议。

二、培养学生干部,建立班级管理机构

实施班级自主管理,首先应该建立以学生干部为骨架的班级管理机构体系。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能力较差,让学生从各方面参与班级管理,能够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建立班级管理体系时,设置各种各样的管理职位,大到班长、副班长的职位,小至大组长、小组长的职位都设置全面,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一方面,教师可以多设职位,并采取轮换制,这样就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班级自主管理,凝聚班级集体意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科学培养学生干部。细心考察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挑选出自律意识强、态度认真的学生担任班干部。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作用,让其他班干部学习,并在轮换时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从而促进全班学生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定期采取投票评价、经验分享的方式,让学生选出最优秀的班干部,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进行管理时的经验和感悟,最终实现班级自主管理的目的。

三、营造班级自主管理氛围,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自主管理是学生自主意识的体现,实现班级自主管理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氛围和集体意识,需要有凝聚一心的团体意识以及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公平公正的管理模式,创造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和谐友爱的管理环境。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理念,凝聚班风,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时候,要积极调动创造积极热情的学习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班级理念,让每一个参与管理的学生认识到班级是一个整体,每一位同学都是他们应该关心和爱护的对象。

实现班级自主管理,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和每一位学生的努力,更需要一个实现自主管理的班级环境。为此,教师应该不断努力,转变观念,积极探寻实现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 2021-12-28 1 1 黔东南日报 c176844.html 1 小学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路径探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