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2月28日

学前教育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 黎平县尚重镇中心幼儿园 刘安政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前置部分,相比于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幼儿基础能力的培养,而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在交流中听懂他人表达内容与清晰表达自我的关键能力。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幼儿教师需要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建立基础的语言能力,使幼儿在积累语言素材与表达方法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一、在日常交流中纠正幼儿的不良语言习惯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生活经验匮乏,大多都不具备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沟通交流中常常表现出发音不准确、语言不连贯、用词错误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幼儿正确发音,以及如何让幼儿把话说完整是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教师在与幼儿进行对话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幼儿在表达上的错误之处,并采用鼓励幼儿模仿的方式,重新完成正确的表达;另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良好语言表达习惯,让幼儿从小就意识到人际交往中礼貌的重要性,即在沟通交流中不生硬地打断对方,而是要认真聆听后给出适当的回答。总的来说,教师在日常交流中要从训练幼儿聆听与表达两方面的能力来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尽快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比如,在日常交流中,幼儿教师可以多提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幼儿仔细聆听问题内容后进行回答。日常交流涉及的提问应围绕真实日常生活展开,教师可以针对幼儿实际的生活习惯进行提问,如询问幼儿早餐的内容、上学途中的趣事等,以自然的沟通方式调动幼儿的表达欲,并在发现幼儿的表达错误后及时纠正。教师如果发现某名幼儿在表达时常常出现语序错误,无法及时转换“你、我、他”的称呼,就可以多使用“你做了什么?”“你想跟我说什么?”以及“你和他说了什么?”等涉及称谓转换的问题。而在面对发音不标准的幼儿时,教师则可以借助身边的实物素材帮助幼儿纠正发音。总的来说,在日常交流中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训练,教师使用的素材要足够灵活,随机应变,杜绝死板的训练方式。

二、在多样活动中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发生转变,各类移动通信设备使得沟通交流不必面对面进行,这一状况在为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影响了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成长。因此,教师应利用教育中的一切机会,帮助幼儿完善语言表达习惯,设计出符合幼儿需求的语言表达类教育活动。

比如说教师可以设计“故事会”类型的教育活动,要求幼儿在4人小组中分享近期听到的故事。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一次进行3-5分钟的介绍,要求声音洪亮,语言连贯,把故事的发生经过讲述清楚;在一名幼儿分享结束后,其他幼儿复述其讲述内容,以此来促进讲述者与聆听者的交流互动。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在表达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前后语言的连贯性与逻辑性,使其在组织语言时,思维得到训练。

三、结束语

积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带领幼儿在各种各样真实的语境中进行交流,能够使幼儿的眼界得到丰富。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教师为幼儿搭建丰富多彩的成长环境,利用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机会使幼儿在离开家庭后尽快熟悉幼儿园中的集体生活,不仅推动了幼儿生活能力的提升,也能使幼儿在多次良好的表达中建立自信心。

--> 2021-12-28 1 1 黔东南日报 c176845.html 1 学前教育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