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吴永奎) 过去五年,是黎平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五年,也是共克时艰、硕果累累的五年。黎平县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抓好“六稳”“六保”,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步向好、好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
过去五年,是黎平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基础设施变化最大、发展动力活力最足、生态建设成效最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五年来,黎平县坚定不移稳增长谋发展,综合实力实现大幅提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7年的74.37亿元增至2021年的104.96亿元,年均增长5.7%,经济总量居全州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89%,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35%、9.84%,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五年来,黎平县全力以赴防风险补短板,攻坚战役实现连战连捷。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实现新冠肺炎疫情“零输入”“零确诊”。全面补齐“3+1”短板,24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43万户14.21万贫困人口全部清零,3.97万易地搬迁群众挪穷窝、换穷业、摘穷帽,成为新市民,如期实现整县“减贫摘帽”,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完成中央、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44个,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面守好各条风险底线,政府法定债务率持续保持低风险等级。扫黑除恶、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打击治理和禁毒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降”,全县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五年来,黎平县持之以恒调结构促转型,产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两茶一药”种植面积突破70万亩,农业市场主体达1564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4.77亿元,年均增长6.2%。华润风电、久晟油茶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相继建成投产,规上工业企业增至26家,园区综合产值突破95.47亿元。顺利承办2018年央视春晚分会场演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翘街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连创新高,走出了绿色发展的黎平实践。
五年来,黎平县多措并举强统筹夯基础,城乡面貌实现美丽蝶变。增设龙形街道,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至14.4平方公里。黎剑高速开工建设,黎靖高速贵州段建成通车,好路率提高到93%,成功入选“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工业大道、文彩路等城市干道建成投用,建成枫树屯、高贡两座骨干水源水库,城北水厂建成供水,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实现全覆盖。电网升级改造全面完成,30户以上自然寨实现4G信号全覆盖,建成5G 基站254个。完成棚户区改造1429套,新建或改造卫生厕所8.59万户,村级公共卫生厕所实现全覆盖,展现了“侗乡之窗”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