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巩县第三小学 余 星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描摹事物,阐述特点,解说性状等,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一定的感知、认识、了解的文章。新课标指出,说明文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要依据文本特点进行阅读教学。但是由于说明文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较强,而小学生侧重于形象直观思维,这一矛盾就使小学生不爱读说明文、不会读说明文,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缺乏一定的生动性、形象性,导致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甚至许多老师也认为说明文除了教学一些说明方法外,没有什么可以教的。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产品的日益更新,让说明文阅读无处不在,说明书、产品介绍、广告等随处可见。因此,阅读说明文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丰富见闻、开阔视野,能了解科学发展的前沿,能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说明文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引导学生主动、有兴趣地阅读说明文势在必行。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说明文的教学,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说明文的学习方法。
一、了解现状,探讨教学方法
说明文内容枯燥无味,难教难学。在这种情况下,我对本校五年级(3)班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现状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对本校的说明文教学现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我们五年级的8位语文老师通过每周一最后一节集体教研的时间,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文教学的研究》为突破口进行探讨,得出的方法是:开展教师公开课活动,课前认真备课、磨课,课后认真评课、议课;学生练习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并学会互改;教师认真学习文献并参考文献中有关说明文教学的方法,使之能很好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因为统编版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是学习说明文,也是本册书的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写作指导上。
以教学《太阳》一课为例:上课之前,我带领学生解读单元导读页,通过页脚的两条语文要素来告诉学生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在本单元,我们将来学习说明文的写法,让学生明确目标,学会如何写好说明文。接下来我不是直接带领学生进入课文《太阳》的学习,而是引领学生进入本单元的最后一页——习作教学页,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能在接下来的四篇文章的学习中,紧扣节点,来学习说明文的写法。
二、读写结合,迁移表达方法
根据课标精神和读写结合的规律,说明文教学必须重视读写结合,迁移表达方法,提高读写效率。《太阳》一课在介绍太阳特点的时候,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特点说明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运用列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很快就能熟练掌握了。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自己去领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好处,让他们感受到运用确切的数字比笼统或者泛泛地说明事物更有说服力。再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好处。在学习《太阳》这篇课文之后,就指导学生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介绍身边的一种事物。
在作文教学中,主要让学生先做好两件事:第一是从文本提供给我们的写作素材中选择一个,作为本单元自己习作的题目(例如:文具);第二是认真读读此页的第四段文字,明白文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写说明文要注意的几点:①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②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③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经过指导,学生都能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介绍身边的一种事物,达到在读中学写的目的。
三、重视拓展,探究教学方法
作为老师应该重视说明文的教学,并且要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说明文的重要性,首先在意识中要让学生重视说明文。比如:我在引导学生学完《太阳》一课之后,结合教学中产生的疑问诱导学生还想了解、探索哪些知识,学生提出了一些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1)天上怎么会有太阳?(2)太阳的热量是怎样到达地球的?(3)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发热?(4)人们是怎么测定太阳的温度的?(5)太阳的温度会有变化吗……
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不要说“同学们,长大了你们就自然而然知道了”,不要打消他们的求知欲,要点燃他们的兴趣,教师要提供必要的资料,加强指导。鼓励他们去网上检索、做文摘卡等。
此外,教师在说明文的教学中,要从课堂教学抓起,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想办法采取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要及时地总结出学习说明文的重点和难点,让每一位学生对说明文有一个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
学生在购物时,特别是吃的东西,要时常提醒他们养成看说明书的好习惯,既保证了食品安全,又加深了他们对说明文的理解,激发了他们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至关重要,引导学生能主动、有兴趣地阅读说明文势在必行。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说明文的教学,让学生能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身边的一种事物,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说明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