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道东 通讯员 刘婕) 近日,记者从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黔东南州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四化”建设部署,紧紧围绕我州12个重点特色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力自身培训意愿,强化部门联动,积极整合培训资源,转变培训方式,加强管理,注重实效,扎实开展“四型培训”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瞄准“四化”需求,进行定向培训。围绕农业现代化,结合我州12个重点特色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需要,聚焦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主用工和岗位需求,主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新型职业农民、种植养殖等“定向型”培训,目前已培训6.25万人次,实现就业3.86万人。如今年岑巩县为充分打造蜜蜂养殖农业特色产业,在全县开展农村蜜蜂实用技术人才培训4期226人次,培训后免费发放蜂蜜300余巢,有效推动蜜蜂养殖产业的发展。
瞄准技术型人才,开展订单培训。围绕新型工业化、旅游产业化、新型城镇化,聚焦州内工业园区、旅游产业、城镇建设,主要开展操作员、泥水工、施工员、酒店服务员、导游等“订单型”培训,目前已培训2.52万人次,实现就业1.55万人。如天柱县于2021年3月,为该县万兴科技有限公司开展1期操作员培训32人,实现就业3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9人,达成“培训即就业”的目标。
瞄准东西部协作,开展输出培训。围绕东西部协作,聚焦对口帮扶城市佛山、沿海发达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用工需求,主要开展挖掘机驾驶员、铲车驾驶员、叉车驾驶员、焊工及汽车维修工等“输出型”培训,目前已培训1618人次。如今年5月,州人社局和佛山市人社局创新“技工学校+人力资源机构+企业”输出培训模式,将我州86名计算机专业学生输出到佛山就业实习;今年3月,黎平县众诚职业培训学校开展1期叉车培训29人 ,培训后直接输送到福建宁德就业,就业率100%。
瞄准特殊群体,开展扶智培训。加强对不能升学的“两后生”和脱贫家庭子女进行“扶智型”技工教育,结合9月份开学季,2021年全州计划开展技工院校“两后生”劳动预备制培训640人。
截至11月底,全州统筹开展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6.55万人次,培训后实现就业创业4.04万人,培训后初次就业率为70.82%;统筹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技能培训2.19万人次,培训后实现就业创业1.39万人,培训后初次就业率为7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