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2月30日

黄平县旧州镇:

“三变”改革推动村美民富产业兴

本报讯 (通讯员 吴忠寿 杨晓东) 近年来,黄平县旧州镇大碾房村立足土地、水源、交通区位等优势,以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按照“山上种果药、坝区抓蔬菜、库区搞水产”的发展思路,采取有力措施盘活土地资源,做大做强产业,将大碾房村打造成为村美民富产业兴的新农村。

村“两委”带头抓。2016年3月,大碾房村党支部书记石正永带着村里一班人,凭借在外闯荡多年的经验,果断注册成立顺鸿经济林木合作社,并于2017年,利用政府支持的58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和自身打工的积蓄,流转村民300余亩林地发展猕猴桃种植和何首乌种植产业。2019年,猕猴桃挂满枝头,喜获丰收,使合作社收获了“第一桶金”,这是村委带头兴办产业、发展产业的一个缩影。

能人返乡引领抓。随着大碾房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吹响,迎来了该村返乡创业的田仁福、王勇、冯庭友等一批年轻能人,石正永看准时机找上门去,与这伙年轻能人谋划大碾房村的经济发展和未来。经过反复磋商,几个返乡能人提出承包基地的想法。2019年底,村“两委”组织村里返乡能人召开产业发展“反租倒包”座谈会,经过协商,300多亩的猕猴桃基地被划分成8块,签订了承包协议,落实了管护主人。把基地承包出去,一方面降低了管理成本,消除了消极怠工的现象,另一方面增强了管护人员的责任心,提高群众发展产业的技能。2020年,通过“反租倒包”,猕猴桃基地喜获丰收,产鲜果3.3万公斤,销售收入30万余元,带动村民在基地就业收入突破5万元。

群众思变主动抓。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大碾房村纷纷发展了蔬菜种植、水产养殖、林下养殖等产业。如今,在返乡能人的带动和影响下,冯朝安、李登友、杨咏等村民先后成立了新农源、鑫洋园、鑫盛等9个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村民土地林地、荒土荒坡,探索“反租倒包”经营模式,办起了5个家庭养殖场,带头发展优质蔬菜、精品水果、淡水养殖、稻田养鱼、油茶种植等一批特色产业。

通过“三变”改革,该村整合上级各类涉农补助资金52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400万余元入股到村级专业合作组织,带动216户843人参与产业发展,建成精品水果基地520亩、林下养蜂300余桶、林下养鸡3000多羽和养殖基地3个,初步形成“产业扶贫、反包倒租、人人参与、户户增收”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村美民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之路。

--> 2021-12-30 黄平县旧州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177082.html 1 “三变”改革推动村美民富产业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