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1月03日

我州标准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本报讯 (通讯员 蒋文周) 近年来,我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发挥标准引领和支撑作用,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组织地方标准、指导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制修订,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倾力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参与国家标准编制取得新成效。由我州主导编制的《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和《太子参种子、种根》两项国家标准于2021年5月21日正式发布,实现了主导编制国家标准零的突破,填补了国内太子参标准的空白,增强了标准话语权,有力推动了太子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组织地方标准编制取得新成效。围绕“四化”、乡村振兴、林下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组织制定省级地方标准和州级地方标准。目前,共组织制定发布现行有效的省级地方标准51项、州级地方标准242项,有力推进农林种养、手工业、旅游服务、公共服务、节能等领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指导团体标准推进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苗侗山珍”“酸汤”等农产品公共区域品牌,指导社会团体制定团体标准。指导制定发布“苗侗山珍”通用要求、食用种植业产品、食用畜牧产品、食用淡水产品、加工食品5项团体标准,指导黔东南茶油、腌肉、腌鱼团体标准文本编制,倾力打响“苗侗山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了区域知名度和形象,该品牌产品涵盖39个地标产品,200余种产品,远销江浙沪、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销售额预计达3亿元。指导制定发布《凯里酸汤 红酸汤》《凯里酸汤 白酸汤》及其生产技术规程4项团体标准,首次提出对酸度调节剂的限制使用,有效解决酸汤产品发酵时间长等卡脖子问题,推动酸汤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酸汤品牌,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取得新成效。有效推进台江西红柿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和雷山乌杆天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示范带动明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现,助推产业提质增效。雷山乌杆天麻种植面积达2.763万亩,覆盖全县8个乡镇54个行政村,该县注册天麻企业、合作社15家,种植大户180余户,从业人员达500余人,带动就业1500余人,全县年产量1100吨以上,年产值8000万元以上。

推进企业标准“领跑者”取得新成效。指导企业制定发布具有“领跑者”水平的“浸渍胶膜纸饰面细木工板”企业标准7项。经与国家标准GB/T 34722-2007及国际标准(ISO13609-2014)对比,黔东南州7家企业的产品三项核心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指标水平。新增四项创新性指标(苯、甲苯、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均达到GB/T 35601-2017《绿色产品评价 人造板和木质地板》指标要求,体现黔东南州木工板产品高质、绿色、环保特性,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有力推进木工板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2-01-03 1 1 黔东南日报 c177465.html 1 我州标准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