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粟琼 黄轩俊
近日,凯里市金泉湖体育公园里热闹非凡,前来公园打太极、跳广场舞、打篮球、休闲娱乐的市民喜笑颜开,和乐融融。这是凯里实施“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民生”“三项服务”的一个生动场景。
“这个体育公园于今年8月初正式动工,一期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特别适合老人在这里锻炼,我们生活在凯里很幸福!谢谢政府!”正在公园休闲娱乐的市民丁先生高兴地说。
“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民生”。凯里市实施推动“三项服务”工作以来,用好“贵人服务”品牌,为企业发展赋能,为项目建设纾难,为群众呼声解忧,全力点燃凯里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聚焦“贵人服务” 创新成立产投委
“‘三项服务’不是大包大揽,而是通过聚焦企业发展,以需求为导向精准服务;聚焦项目建设,以效果为导向检验服务;聚焦群众呼声,以问题为导向贴心服务,全力助推凯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黔东南州委常委、凯里市委书记、市委产业发展和投资促进委员会主任王镇义表示。
今年9月,凯里市委创新成立市委产业发展和投资促进委员会,州委常委、市委书记担任产投委主任,市委副书记、市长担任常务副主任,相关县级领导担任副主任,下设综合协调办公室、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民生工程推进办公室和督查督办组。通过领导以上率下,以前那种企业天天追着领导跑的“由下而上”汇报模式,变成了如今领导主动找企业解决问题的“自上而下”工作常态。
聚焦企业需求 勇当纾困“暖心人”
“把企业的事、项目的事、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市委明确规定,每月1日为县级领导“三项服务”工作日,每名县级领导分别联系重点企业3至5家,重大项目、民生工程3至5个,每月至少到企业和项目现场开展不少于1次的走访活动……
进车间、走社区、下田间,看生产、问经营、访民生,聚焦解决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全城处处活跃着凯里市“三项服务”队伍的身影。
见真心真意,讲真招真举,具真效真绩。
开通短消息平台,每月向县级领导发送走访提示信息;组建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领衔的重大项目服务工作专班,向企业派驻企专员;开通企业服务热线和微信诉求平台,架设“天线”,通达地气。
走访服务企业228次、办理企业反映问题60件……是凯里市全程开展“贵人服务”付出的努力和收获。
项目建设正常周期的18个月缩短到9个月,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华,谈及凯里市开展的“三项服务”活动总是难掩激动之情:“从洽谈到签订协议,到开工建设,再到正式点火投产,只用了短短9个月的时间,市里还向企业派驻服务专员,这样的用心用情务实之举和‘凯里速度’实在令人感动!”
这样的暖心爱企之举,也反映在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凯里市变压器磁芯生产、年产100万吨铝土矿筛分加工、文昌高级中学等项目的落地签约、正式开工及快速投产上,印证了凯里市“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民生”绝非一句空话。
聚焦痛点堵点 争做服务“排头兵”
“聚焦痛点、难点、堵点,尤其是企业、群众、基层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下足功夫把情况摸实,把方案想细,把举措落地。”凯里市瞄准问题、主动作为、步履不停。
通过问题收集找焦点、通过精准研判破难点、通过全程督办抓落实。市委产投委共收集到企业、项目、民生等问题236个,派发工作提示单和问题交办单35份,市领导深入企业一线调研30余(次),协调解决企业和项目存在问题105个,全程督办化解空置标准厂房清理、企业遗留等问题15项。
“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打破以往条块分割的工作模式,“三项服务”工作由部门各自为政上升到市委高位推动,从被动受理诉求变为主动解决问题,全市产业蓬勃发展,政企关系既“清”又“亲”。
如今,党员干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走企入户,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开展“三项服务”,成为凯里一道靓丽风景线。政府和企业家的心近了,群众的心更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