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天英
“作为苗绣非遗传承人,我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更加知道责任重大。”1月7日,记者在采访州人大代表韦祖英时,她说,苗族刺绣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还能够为在家照看老人小孩的妇女姐妹们提供就业岗位,保障稳定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韦祖英告诉记者,苗族刺绣这门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做出来的产品要想销量好,必须要不断创新。而当前在品牌创建、技术创新、市场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工厂企业、个体艺人在创意、设计等方面的水平不一,导致民族非遗尚未形成集保护开发、生产营销、品牌打造为一体的专业化产品市场。
“刺绣产业虽然留住了乡村妇女,但要想让苗绣人才扎实肯干、把产业做好,这需要各级各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相对倾斜支持,让更多人愿意返乡创业,让刺绣产业在基层越做越好。” 韦祖英说。
“10年前,我只是农村的普通绣娘,现在的我却拥有几百位绣娘,还拥有属于自己的祖英刺绣有限公司。”韦祖英回忆往昔津津乐道,2011年初,她从广州回到从江家乡,在乡亲们诧异的目光中投资20万元在马鞍村创办了从江县第一家电脑绣花厂。这十年,为了在市场上打开一条属于自己的门路,她带着姐妹们将苗族文化元素融入每一件产品中,大家精心制作的产品广受消费者欢迎。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会尽职尽责,尽我所能,帮助绣娘们把刺绣产业做好,让大家一起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在韦祖英的帮助下,当地有200多名妇女从事刺绣加工,马鞍村办起了专业刺绣设计室、大型绣花厂,成立刺绣专业合作社,刺绣已成为马鞍村村民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我州把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非遗资源已经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元素。“合理开发现有资源,让非遗产品变身旅游商品,让非遗有更多展示的舞台。”韦祖英说,除了传统的衣服、鞋子等产品,还要搭建好文化平台,用戏剧、歌舞等多种形式,通过多角度展示非遗魅力,让非遗产业在乡村振兴中释放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