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天英
一片小茶叶,托起大民生。近年来,茶产业作为黔东南传统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生态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茶叶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生产规模和优化销售渠道一直是州人大代表韦德兰关注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示范带动,优化改造,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韦德兰说,我州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扶持示范基地建设,以点带面推动新茶园的开发;加快老茶园改造,引进高档茶叶新品种,培育本地优质的茶叶品种,为茶叶生产提供优质茶树苗木。
韦德兰认为,要想扎实推进茶厂标准化建设,需进一步优化茶厂布局,引导、扶持产品开展绿色认证工作,逐步实现茶叶产品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化要求,打造标准化茶叶基地,提高竞争力。
在参会之前,韦德兰多次深入基层调研茶产业,发现榕江县两汪乡的青白茶品质特别好,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该乡结合当地的独特资源优势和乡情实际,选准“整乡抱团”发展有机青白茶的产业发展路子,探索实施“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大力发展青白茶主导产业,既守住生态底线,又促进群众增收。
韦德兰说,除了两汪乡,我州其他地区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区域布局、基地化生产、专业分工”的要求,建立“龙头企业或示范茶厂+合作社”形式,合作社负责生产鲜叶,龙头企业或示范茶厂负责加工、营销,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做强品牌,做大产业。
“创牌树牌,做强品牌,不断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品牌产品的内在质量,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农博会、茶博会的展销与名优茶评比活动,引导企业到国内各大、中城市设立专卖店或直销窗口,不断开拓市场;结合农家乐、乡村游等,举办茶事茶文化活动,做强茶品牌。
韦德兰建议,有关部门应在政策上对茶企业、茶农有所扶持,特别在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对带动山区经济发展的企业和当地政府、农户关系应积极参与协调和指导;对茶厂用电按农用电政策予以优惠,免除茶厂土地使用税、营业税等茶叶相关税费。同时,对荣获国家级、省级奖的企业实行补贴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