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杨霞 王泽
1月3日,薄雾笼罩,笔者驱车前往宣威镇岩莺村,刚下车就被村委会路口的公示牌所吸引。
“这样的项目公示牌自2020年以来在村里共立了6块,都是我们的驻村第一书记袁维学来之后才有的!”岩莺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建乾高兴地向我们介绍。
虽然是元旦节假期,但是岩莺村的村干们依然坚守岗位。在杨建乾的带领下,笔者见到了正在群众家中走访的袁维学。 亲切自然,干劲十足,这是笔者对他的第一印象。
袁维学是贵州省直机关工委综合室主任,2020年5月受组织安排,到麻江县挂任县委副书记、省直机关派驻麻江县工作队副队长、宣威镇岩莺村驻村第一书记。一边是繁华的城市,一边是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变化的不仅是生活环境,还有如何推动昔日深度贫困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的工作压力。
袁维学告诉笔者,岩莺村两山夹一沟,九山半水半分田,人均耕地面积少,地理位置较偏僻,交通条件闭塞,虽然已经脱贫摘帽,但是想要在乡村振兴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大难题。
在了解到岩莺村的实际情况后,他不敢丝毫怠慢,一进村就入户调研,深入9个村民组25个村寨,走寨串户,遍访群众,明晰了“授鱼更授渔”的工作思路,从强化“外援”和增强“内功”入手,“输血”与“造血”并举,激发群众致富内生动力。
办实事促振兴,产业兴旺有奔头。通过走访发现岩莺村没有成规模的产业,现有产业散而小,为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2020年12月袁维学从省直机关工委协调150万元帮扶项目资金,修建马坎至铜鼓冲和岩头寨、黄莺寨、岩脚寨分别到村委会及黄金坝的四条产业路、致富路,带动600余户2600余人受益。
“现在在这四条产业路上发展产业的群众很多,有养鸡的、养猪的、养鱼的,对岩莺村的未来我很有信心。”说起这四条产业路带来的效益袁维学道不出的喜悦。
此外,还帮助岩莺村建设特色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增加村集体收入。把他乡当故乡,驻村更驻心。在驻村工作中,他吃住在村,常态化地走访群众,主动学习畲族语言,慢慢地,群众接受了这位说畲语“不正宗”的袁书记,岩莺村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袁书记认真负责,为人谦和,很快就跟群众打成了一片,现在村里面就没几个不熟悉他的,跟他在一起工作我们总感觉身上很有劲。”驻村干部丁仁忠热情地向笔者说道。
群众把我当家人,我把群众当亲人。2021年12月26日,气温骤降、大雪封山,袁维学心里牵挂着村里的孤寡老人和重疾重病群众,于是与村干部们冒雪徒步到群众家中,为他们送去了棉衣棉被棉鞋、食用油等物资,把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我身体不方便,很多事情都要麻烦大家来帮助我。前几天天气比较冷,袁书记还给我送了棉衣和木炭来,非常感谢他们。”说起自己得到的帮助,村民吴春扬满怀感激。
“还没入冬的时候袁书记就多次和省红十字会联系了这批物资,有生活物资、取暖物资,在这一次寒潮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村委会主任吴长江向笔者介绍道。
袁维学驻村仅有一年半的时间,但是在他团结引领下岩莺村却有了大变化:新修的产业路带动了更多产业、村集体经济有了稳定收入、群众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更足。
“驻村第一书记驻的是一份感情一份责任,未来我将围绕找准一个高效稳定产业、打造好畲族文化名片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袁维学对于岩莺村的发展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