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1月13日

雷山双管齐下解决扶贫车间务工群众后顾之忧

本报讯(通讯员 李格林 唐忠泽) 2021年以来,针对搬迁安置社区扶贫车间劳务人员下班吃饭费时误工和幼儿监管不便的情况,雷山县将便民、利民、为民落实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在搬迁安置社区建设公共食堂和儿童托管中心,确保社区居民就业和顾家“两不误”,实现企业效益和就业扶贫“双促双赢”。

建立公共食堂,就业人员集中就餐省时降费。为让搬迁群众安心就业,解决搬迁劳动力早、中、晚餐的问题和“每家车间一个食堂”的问题,进一步降低扶贫车间企业运行成本,使扶贫车间企业更高效投入生产建设,确保效益发挥最大化。雷山县通过专项扶贫资金在羊排安置点建设了可同时容纳300余人就餐的安置点公共食堂,食堂主要为安置点搬迁群众、“扶贫车间”企业等就业的搬迁劳动力提供“大众就餐”服务,本着“经济实惠”的原则,为搬迁群众提供有不同等次的经济套餐,能够满足就业人员的用餐需求,有效解决了搬迁劳动力因上下班就餐问题“两头跑”的现象和就近吃饭的问题。目前,每天在公共食堂就餐的就近就业的搬迁劳动力200余人次。

建立托管中心,幼儿学生集中管理安全放心。根据扶贫车间务工大多是带着孩子妇女的实际,为有效解决扶贫车间搬迁 劳动力子女托管的问题,解除无后顾之忧,雷山县通过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在羊排安置点利用已建成的商铺建设“扶贫车间儿童托管中心”,项目总投资11.15万元,总面积100平方米,可容纳幼儿40余人,设置有母婴室、幼儿休闲区、学龄儿童作业辅导区,并配备有相关配套设备设施等。儿童托管中心由龙头街道进行管理运行,通过招聘专职志愿者提供儿童看护、作业辅导等免费服务。在安置点扶贫车间就业的搬迁对象幼儿可以在放学后和周末日接送到儿童托管中心来进行托管看护,让搬迁群众安心上班和加班,有效解决了搬迁劳动力照顾子女的后顾之忧,增加搬迁就业人员收入水平和促进搬迁群众稳岗就业。目前,托管中心周一至周五大约每天有15-20名幼儿托管,周末两天大约有20-30名幼儿托管。

据了解,雷山县积极推行“党支部+扶贫车间”模式,通过支部牵线搭桥、干部结对帮扶、党员示范带动等方式,有效提升了“扶贫车间”的服务水平及管理效益。目前,全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羊排安置点开办有服装生产、藤编工艺加工、苗族刺绣、食用菌生产、食品包装等劳动密集型“就业扶贫车间”企业11个、扶贫基地1个,提供就业岗位736个,吸纳就业513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378人。

--> 2022-01-13 1 1 黔东南日报 c178299.html 1 雷山双管齐下解决扶贫车间务工群众后顾之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