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朝正) 近年来,为有效解决村级组织“治理无效”的问题,凯里市制定“微清单”、实行“微积分”、收集“微建议”、认领“微心愿”、开展“微宣讲”,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制定“微清单”规范“微权力”。建立村“两委”班子村级权力“微清单”,对照清单逐一绘制“微权力”运行流程图,细化村民用章管理、计划生育服务、社会保障、救助救灾等事项责任主体、权力依据和操作流程,在全市210个村(居)全面进行公开公示,将小微权力“晒”在阳光下。
实行“微积分”激发“新动能”。实行村“两委”积分制管理,考核内容主要由日常工作积分、年度评议积分和特殊贡献加分三部分构成,采取扣分与奖分并行方式,加分“上不封顶”,扣分“下不加底”。计算年度积分并进行张榜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推荐任职的重要依据。
收集“微建议”解决“大难题”。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村“两委”通过走村串寨入户等方式,及时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根据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类,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的现场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向群众说明情况作出承诺。需要上级有关部门解决的,则代群众到相关部门反映解决,做到“一问题一建档,一办结一销号”。
认领“微心愿”架起“连心桥”。村“两委”每周一走访、两周一研判,定期收集、记录、整理群众的“微心愿”,各村“两委”将汇总上来的心愿清单,按照需求类、问题类、困难类等三大类进行分类、整理筛选和跟踪服务,通过群众点单、党组织派单、村“两委”接单的方式,了解群众“心头事”,实现群众的“微心愿”。
开展“微宣讲”树立“新风尚”。以政策理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典型为主要宣讲内容,通过院坝会、田坎会等,开展“微信聊一聊”“家中摆一摆”“院坝谈一谈”等“微宣讲”,广泛讲述农业农村的发展变化、乡村振兴等热点内容,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让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和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倡导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陈规陋习,引导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