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龙本英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天柱县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探索出一条寨管委、村规民约、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路子,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凝聚干事创业力量,化为推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动力。
寨管委“管”出美丽乡村
“平时村里的大事小事,家里的大事小事,只要有需要,寨管委委员都会立刻赶来。”提起寨管委,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村民陆世彬告诉笔者,是他们的督促,让每家每户形成了保持房前屋后整洁干净的自觉。
“寨管委”奏响乡村治理“协奏曲”。以“乡镇(街道)派1名干部任指导员、村级选派1名村干部任包保员、寨选1名寨管委主任、村里保洁员等为寨管委委员”的组建方式,构建“3+N”工作机制,建立寨管委43个,配备寨管委委员246人,主管宣传发动、环境卫生、公益事业、综合治理。依托寨管委机制,天柱县形成了规模适度、更适应乡村治理需要的农村社区网格体系,通过有效集聚资源,为提升服务管理效率和精细化水平提供了便利。去年以来,共接受群众咨询事务608件,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和建议30条,为群众办实事202件,解决困难和问题410个。
村规民约 “约”出文明风尚
“村上有了村规民约后,没人乱倒垃圾了,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红白事也不铺张浪费了,邻里和谐、互帮互助,家家都想争先进。”联山街道联山村村民王开敏开心地说。
村民自治给力,文明乡风劲吹。为了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天柱县采取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决议的方式,不定期对全县118个行政村开展村规民约修订。把规范日常行为、维护公共秩序、提升村容村貌、村民自主发展等内容写进村规民约。依托“合约食堂”管理模式,大力倡导不滥办酒席、不铺张浪费,形成群众自己的好规矩。以“幸福乡村”为载体,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和“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营造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同时,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对全村党员进行量化评分,评分与年终测评挂钩。通过考核倒逼,提升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连”出共建共享
“村民之间发生小隔阂,我们上门调解,调解不了的,还有网格员、网格长、街道办综治中心来解决。群众有困难,我们就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联山街道惠民社区联户长喻露珍说。
乡村治,百姓安。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依托乡、村(社区)两级综治中心,构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网格体系,以15户左右农户为单位划分十联户,从本单元内的党员、村民代表、热心群众等人员中推选一名联户长。建立“乡镇级综治中心-网格长,网格长-网格员,网格员-联户长、联户长-十联户”五级微信群,负责本网格疫情防控、矛盾纠纷调解、安全巡逻、环境维护等工作,了解网格区内各类大小事,做到小事一格解决、大事全网联动。并不定期开展入户走访,摸清网格住户底数。截至目前,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为228起,化解纠纷228起,为民办实事解难事6200余件,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