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县雷洞瑶族水族乡金亚小学 杨琴芝
民族文化,有其深厚的发展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瑰宝。民族文化包含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间艺术、自然景观等丰富多彩的元素。将民族文化与小学美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为一成不变的小学美术教学带来新鲜的元素,有利于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保护。
一、美术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沉淀以及智慧的创造,这种融入了各种情感美元素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的记忆和身份的象征。要把优秀的民族文化与最富有创造生命力的中小学艺术教育融为一体,无疑这也是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有力途径之一。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说,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激发珍惜美术遗产、关爱民族文化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美术教学不是追求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不是以培养美术专门人才为目的,而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服务的,是为民族精神教育服务的。美术教育在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同时也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打造人格健全的重要手段。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美术教育和创作中,民族文化是肥沃的土壤和无尽的源泉,更是历代美术和艺术大师成功的基石,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塑造了一代又一代技艺精湛与人文素养高尚的艺术大师。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证实了民族传统文化对于艺术和美术在素养培养方面的重要价值作用,不断升华历代大师的人文素养和艺术水准。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个没有民族文化的国家将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国家。以黎平县雷洞瑶族水族乡为例,瑶族纺织、雕刻艺术,水族剪纸、刺绣、印染、雕刻等都蕴藏着很大的学问。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美术教师,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把少数民族文化与小学美术紧密地结合起来,是笔者的责任和义务。
二、美术教育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策略
(一)增强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认知。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出生于2000年之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先进技术和新潮事物,电子科技十分发达,民族文化对他们来说十分遥远,很多中小学生甚至觉得民族文化土、粗、俗,这是他们理解上出现了严重偏差,教师要予以即时纠正。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汲取民族文化作为教育资源,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和理解基础出发,遵从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教学环节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民族文化元素。
(二)多形式传承民族文化。小学美术教师要通过展开民俗欣赏课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首先,教师要注意挖掘优秀民俗文化教育的主题内容,精心选择教学用具,如多媒体课件、范作、幻灯片、电视录像等,将这些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其次,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三)让学生爱上民族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如端午节、中秋节等。到了这些节日的时候,教师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室外,去参观、考察各种民俗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同时,还可以组织小学生走进当地的民俗博物馆、民间文化陈列馆,或者带领学生调查当地现存的古迹文化,与学生一起分析民族器具的色彩、造型、质地等,并邀请当地老艺人传授手工技艺和制作方法,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让他们爱上民族文化。
三、结束语
美术教育中应有民族美术,应体现民族文化。民族美术中蕴含着民族精神、人文思想、传统文化、传统艺术观念。充分利用民族美术资源,能使学生更透彻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