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梅家斌 李春梅) 近年来,黎平县深挖和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发挥红色阵地、红色课堂、红色先锋的突出作用,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性、多元性和趣味性,创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学有成效。
黎平会议纪念馆于2009年12月18日落成,馆内展陈着黎平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黎平会议纪念馆与一街之隔的黎平会议会址交相辉映,共同为广大群众了解红色历史、接受国防教育、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重要场所和阵地。尤其是2021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前来参观、瞻仰、学习的人员络绎不绝。
“近年来,到黎平会议纪念馆参观的人数逐渐增多,截至目前,到馆参观的人数已达36万人次。”黎平会议纪念馆讲解员陆晓颖介绍说。
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黎平县将黎平会议会址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点,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拓宽党史学习教育途径,把黎平会议精神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到黎平会议纪念馆、南泉山烈士陵园、少寨红军桥、水口镇“怀公平乡苏维埃政府”等红色现场教学点参观学习,引导党员干部“零距离”触摸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感受革命精神、接受红色洗礼。
“首先就是要用好‘红色阵地’为党史学习教育‘原味’。探索开发专题教学、实践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达到‘多维表现、立体感知、情感共鸣、入脑入心’的学习效果,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从‘平面’走向‘立体’。”黎平县“两新”工委副书记杨旭说。
同时,黎平县还以“党史+互联网”的形式,利用黎平组工、侗乡之窗、侗乡网、清廉黎平等平台,开设“党史百年天天读”“速读党史小知识”等专栏,推送中国共产党历史、贵州历史、黎平历史等知识,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线上线下学习党史知识,并邀请先进模范、老党员深入基层一线宣讲,让大家汲取奋进力量。
“开设‘红色课堂’增强学习‘趣味’,把课堂搬到鼓楼院坝、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用大白话讲大道理,小话题反映大题材,讲出历史厚度、实践力度和情感温度。”杨旭说。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良好实效,黎平县还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深入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相结合,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造“黎即办”“贵人服务”“主动上门+集中办理”“周末不打烊”等服务品牌,打通为民办实事“最后一公里”。
“集结‘红色先锋’感受服务‘真味’。我们组织党员干部进农村、进社区,用‘民族语言+汉语’以‘拉家常’的方式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特别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居民养老、医疗补贴、家庭医生签约、免费医疗项目等政策,让群众吃透政策,得到实惠。”杨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