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杨丽)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黄平县始终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突出抓手,用心用力用情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聚焦交通“堵点”,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在“察民情、访民意”调研中,群众纷纷反映谷陇至东坡、野洞河两岔河至上塘木江等县乡公路由于超期服役,路面破损严重,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给群众的出行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县级层面任务清单,指定县交通运输局具体落实项目工程,投入资金3.9亿元建设东坡至谷陇公路,投入资金9700万元对两岔河至木江公路路段进行路面提升工程改造,对其他通村路段新建7座农村公路桥梁、10条沥青公路181.605公里,完成安防工程6条21.532公里,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心头病”。目前,谷陇至东坡、野洞河两岔河至上塘木江已完成路面改造升级,达到县城连接谷陇镇、野洞河镇全线通畅的条件,彻底解决群众行车难的问题,深受群众好评。
聚焦看病“难点”,提升基层医疗“硬实力”。围绕让群众看得好病为着力点,改善基层硬件服务能力,切实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投入资金33628万元修建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大楼和门急诊医技综合楼,截至目前,传染病大楼完成建设已投入使用,急诊综合楼完成主体工程在装修中。县城内综合性医院通过开设重点学科、引进专业医疗设备和技术更新,针对性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惠及患者。11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配备了数字影像仪(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等先进医疗设备,全面提升农村医疗条件,打造县城居民“15分钟就医圈”和农村居民“30分钟就医圈”,实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聚焦城区“盲点”,改造背街小巷暖民心。县城北门街和菜市路是典型的老旧背街小巷,路面坑坑洼洼,排水不畅,下雨天积水难退,车辆行人难以通行。为此,黄平县将“背街小巷改造”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抓手,投入资金381.52万元,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主抓,联合中国移动、南方电网等多个部门对北门街南段、北门街东段及菜市路东段和菜市路南段进行改造提升,打造“环境优美、交通顺畅、设施齐全、安全文明”的街巷环境。截至2021年12月底,北门街和菜市路已完工,经过提质改造后的北门街和菜市路焕然一新,狭窄的道路被拓宽,坑洼不平路面被填平,昔日车辆乱停、狭窄不堪的“杂乱街”变成干净整洁的“幸福街”。
聚焦“一老一小”,织牢民生服务“保障网”。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一老一小” 服务保障,以实打实的举措解决老人和孩子的实际困难。在服务“一老”方面,建成新州镇、谷陇镇、重安镇、旧州镇、纸房片区5座高标准敬老院,农村互助幸福院42个、养护楼1座,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5个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解决了农村老龄化下的养老难题,推进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引入县公立医院开展医疗保健服务,实现联网合医报销。在服务“一小”方面,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完成平溪镇幼儿园修建,改建新州镇中心小学、新州一小等4所学校食堂,维修改造湖里中学、谷陇中学等8所教学楼,维修改造县第三中学学生宿舍,铺设黄飘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排污管网,切实满足群众子女的就学需求,助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一件件民生实事,一步步推进落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截至目前,黄平县55项县级层面任务清单事项全部办结。全县乡镇、部门办实事项目140项,已办结140项,办结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