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马金
背街小巷承载了众多百姓的城市记忆,它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关乎着一座城市运行的活力,连通着群众感知的神经末梢,随着凯里市“四改”项目的持续深入推进,一条条背街小巷“颜值”不断提升,百姓的生活品质也随之提高。
“以前那个路老旧破损,7路车一经过就是一阵灰尘,你看,现在多干净整洁,这才是生活环境嘛!”看着眼前变了样的凯旋厂生活小巷,市民张先兰喜形于色。
“听说这条街要整改的时候,我们很高兴,左邻右舍都来出谋划策,现在小巷变成大家喜欢的样子了…… ”在飞蛾旗巷,杨先生回忆起他主动配合市政队伍协调通车,让修路材料及时运进街巷一事。
小街巷承载大民生!为进一步改善凯里市城区市容面貌,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和谐宜居的街巷,助推凯里市“四改”项目落实,凯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全面统筹,各街道协同作战,通过“四个同步”,全面推动凯里市31条背街小巷提质升级。
“面上”与“地下”同步升级,让街巷美出质感
2021年10月启动改造的31条背街小巷,全部按照“面上”硬化、美化、绿化、功能化等与“地下”水电气管网铺设、下水道建设同步规划,全面升级,让街巷美出质感。
在玻璃厂安置小区,铺设人行道近500平方米、地面硬化2300余平方米、栽种灌木49株、安装路灯8盏、砌围墙、安装雨篦子等系列面上硬化、绿化、美化工程,同时,“地下”开挖建设下水道100余米。小区330户1378人易地扶贫搬迁住进新家后,见证了小区美观、整洁、功能完善的配套“变装”。
在货场路,“面上”拆除违章建筑17.82平方米、人行道铺砖771.25平方米、修筑花台4.02立方米、围墙及边墙刷漆1476.38平方米、路面铺油3538.5平方米,以及安装雨篦子、设置文化墙等系列改造,“地下”埋设污水管道80余米、排水沟清理115.3米、挖沉砂池淤泥49.1立方米,“上下”深度翻新,让一条破损、积水、老旧的巷子,变得干净整洁。
“服务”与“管理”同步提质,留住老街烟火味
东门街,一条熙熙攘攘,承载着城市“味道”的老街。为了既保留“人间烟火味”,又全面提升管理服务秩序,凯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西门街道创新东门街“便民市场”治理,规划改造92个标准化固定特色商铺,让东门街从“脏乱差”摇身一变,成为依然热闹非凡、井然有序、美味云集的凯里好去处。
同样,二商场作为凯里人“食材集散地”,承载着更大的“人间烟火味”,为把民生服务与街巷秩序管理高度融合,城西街道在清平北路再搭建144米、80个摊位,蚂蟥冲路段310米、172个摊位的临时摊点,文明经营已为常态。
“功能”与“视野”同步拓展,拓出街巷包容度
改造中,既抓人行道、盲道、车道、停车场、绿化休闲区等基础设施完善,拓展“功能”,又抓“天空蜘蛛网”等弱电线缆整理,拓出“视野”。
在飞蛾旗巷,除了改造完善排水系统,还规划停车位15个,弱电线缆整理1531.6米。
在方家冲巷,6618平方米的广场、200多个停车位、数百平方米的花台更是让曾经雨天积水、晴天扬尘的路面和空地改头换面,这里规划要建设2个羽毛球场、1套全民健身路径、2张乒乓球桌,将带来生机与活力。
同时,对康复路、州技校至物资局路段、兴庄巷、中博五个出入口等存在“天空蜘蛛网”的区域,完成弱电线缆整理捆扎。
“美化”与“文化”同步深耕,让街巷美出底蕴
背街小巷,是藏在主干道后方的世界,更是居民生活栖息的神经末梢。为将“美化”与“文化”同步融入进背街小巷,凯里市几乎做到街街有文化墙,巷巷有人文景观。
在城西街道附中巷,先秦诸子百家在这里摆开阵地,让漫步小巷中的群众一睹先贤风骨,阅览传统文化。
在湾溪街道红岩二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步一景,往返皆有故事相伴。
在西门街、大阁小巷等各个小巷中,凯里苗侗文化浮雕、墙画,诉说着小街巷的凯里味道。
据了解,2021年,凯里市改造31条背街小巷,涉及6370户,受益25106人,道路总长7835米,总投资约1643.5万元。2022年,凯里市将继续改造提升40条背街小巷,道路总长9549米,涉及居民11060户,共计受益群众37946人。2023年,预计改造背街小巷24条。通过改造,让凯里市巷貌脱胎换骨,达到“平、净、亮、畅、洁”的目标,从每一个小角落出发,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