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1月22日

清平一日

□ 段辛安

初冬时节,太阳温和,正是难得的“小阳春”。这天,我和几个伙伴来到慕名已久的凯里市炉山镇。小镇静静地坐落在一块长长的平坝上,田野的谷物都收割归仓,菜地仍是一片青翠。山间路边,常青的树依旧绿意盎然,金黄的银杏与深红的枫叶、不知名的红叶点缀其间,画面感极强。这里的冬天也很美。

炉山古称清平,最有名的历史文化名人首推明代大儒孙应鳌,一代帝师,官至工部尚书,是贵州古代第一位哲学家、著名诗人,他的《学孔精舍诗钞》是流传至今贵州最早的一部诗集。《黔诗纪略》称誉他是“贵州开省以来人物冠”。孙应鳌还是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孙应鳌五十岁辞官回乡后,在家乡清平建山甫书院,向家乡青年讲学,为发展贵州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孙应鳌祠位于十字街,镇上居民称孙家祠堂,匾额题名“孙文恭公祠”。祠堂外观端庄大气,青砖黛瓦、门墙白线勾勒,透着儒雅气质,门前一片肃穆安静。这天没开放,不得其门而入,遂拍照留念。

民国时期的炉山县,县城就在清平古镇。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撤炉山县改设凯里县(今凯里市),县城迁至凯里。

当年清平有一句民谣:“张家的才子,刘家的银子,杨家的谷子”。“张家的才子”就是指张姓家族众多读书人博学多才,其中张毕来成就最大。纵观百年,现当代炉山县(凯里市)最有成就的文化名人当数张毕来。张毕来是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社会科学家、文学史家、红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作家。和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类似,张毕来三岁丧母,十岁丧父,不幸的童年磨炼了他独立自主、坚韧不拔的品格。从少年到青年,他的身份依次是贵州省立师范学生会主席、小学教员、浙江大学新生、热血青年、地下共产党员、台湾抗日义勇军组织者、教育馆馆长、狱中人、中学教师、民盟盟员、大学讲师;从中年到老年,他是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主任、“五七”干校劳改人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民盟第三届中央委员、第四至六届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部长、学习委员会主任。是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多重的身份,多彩的人生,跌宕起伏的遭逢命运、卓越不凡的贡献成就,令人钦佩感叹不已,激励着家乡儿女勇于主宰命运,勤于追求知识与真理,忠于奉献国家社会。

张毕来故居位于军民路10号一个小巷口,故居是一栋三开间的老旧木板房,简陋狭小,有的木地板都塌陷了。庭院安静寂寥,一小块荒芜的菜地上,草蔓干枯,边上栽有一棵樱树,摆了几盆花草。大门左侧,有一棵高大的百年树龄的皂角树,分叉成两棵大树模样,左边的树干上有一个洼坑,一株未知名的藤蔓扎根其中,长出了几大串红红圆圆的小果子,阳光下,花叶果实鲜嫩滋润,绚烂夺目。树干从院墙边倾斜着探向天空,仿佛少年张毕来冲出大山,奔向外面的世界。

从张毕来故居出来,已是中午十二点。累了饿了,我们来到炉山小学广场,在银杏树旁边的小吃店享受牛肉粉。肉是本地牛肉,切成小方块,分量很足,佐料有青椒泥、泡酸萝卜、酸辣泡菜,供顾客自行添加。相比之下,一些精明算计的店家,把肉切成白纸一样的薄片,象征性地盖几片在面食上,甚至粉面都是分量不足的,这家小店让人感到实诚厚道。主厨的大娘衣着素净,店面清净整洁,料理丰富、食材充足。都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其实食亦如人,产品即是人品。食毕,我对大娘说:阿姨,你做的粉真好吃!大娘开心地笑了!吃饱了吗?我说,还想吃,但肚子装不下了!你这里的粉比大城市里的还好吃!大娘说,欢迎您常来玩啊!我说一定来,下回我还要来吃!大娘慈祥淳朴的笑脸、一碗地道的牛肉粉温暖了我的身心。

休憩片刻,我们步行出城,过小溪,沿着侧面盘山公路上行,目的地是石仙山光明寺。石仙山很清幽,一路松涛阵阵,苞茅如旌旗招摇。山路上,遇到一对年轻夫妇推着婴儿车上山,原来是前几天下雨,这几天出太阳,他们带孩子上山游玩,顺便捡蘑菇。一只大鸟从林间公路上空飞过,像天使在视察人间。

石仙山不大不小,与小镇很亲近,步行半小时就到达光明寺了。我见过的寺庙,要么青砖黛瓦古朴深沉,要么一派金碧辉煌大气磅礴。光明寺整体是温馨的红色。门墙檐瓦都是介于桃红与朱红之间的红色基调,甚至弥勒佛身上也穿上了白里透粉红的外衣,脸上也抹了杏花色。他咧开嘴,敞着大肚子,满面春风笑对人间。山门内侧矗立着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塑像,应该很能吸引儿童眼球。步道两侧,盛开着金黄的菊花,衬着苍翠的松柏,既生动又深沉,清静且明丽,时而有钟声传来,梵乐阵阵。

光明寺格局是庭院长廊,亲和通透,有家的味道。印象最深的是圆通殿,处于主殿位置,但规模狭小,房屋低矮,墙体由山石垒砌,斗拱形石门洞口联通五间约十到二十平方米的石室作为佛堂。持烛躬身入殿,烛光安然,光线低暗,不掩佛像光辉。香客匍匐在地,尽显虔诚。是啊,只有埋首扪心,才能明心体己;只有穿越黑暗,才能抵达光明。去过不少新建的大庙佛殿,格式化印象日渐淡漠,小小的光明寺圆通殿给我的感觉最为独特。

光明寺后山还有几处景点,一路上,松针铺满石径,踩上去柔韧的感觉真好。山风吹来,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味。四处探寻,只见一簇一簇白色的山马兰和黄色的甘菊,她们成群结队,坐在一起晒太阳呢。来到岔路口,左下永安泉,右上三仙峰。权衡了一下,还是先登顶望远。半路上,一座山石堆砌的连体拱形山门颇为奇特,仿佛原始森林里突然发现了古迹遗址。顶峰上的观光亭年久失修,但还不妨碍登临远眺。只见山外重重山,连绵不绝。遥望南面,香炉山赫然矗立,州府凯里就在那边;山下平坝,炉山镇环城一圈白色的建筑,将黑绿斑驳的清平古镇妥妥地护持在中央;山腰的光明寺如同一朵红莲,绽放在碧波荡漾中……

时间过得很快,眼看夕阳西沉,我们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开。随心的跑马观花,一日很短;美好的风光人情,一生很长。清平是一个令人流连的地方。

--> 2022-01-22 1 1 黔东南日报 c179056.html 1 清平一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