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1月24日

思旸镇磨寨村:

羊肚菌产业助农增收

本报讯(通讯员 岑轩) 乡村要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近年来,岑巩县思旸镇磨寨村按照县委、县政府“稻+N”发展思路,以党建为引领,因地制宜引进和发展羊肚菌产业,盘活农田资源,真正让农闲时节变得“忙起来”,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鼓足钱袋子,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稳定增收。

冬日晴好,笔者来到思旸镇磨寨村,放眼望去,只见大片的保温棚呈现在眼前。走进棚内,朵朵娇嫩饱满的羊肚菌破土而出,长势喜人。

“2021年,我到岑巩县磨寨村试种了100亩羊肚菌,目前已大面积出菇,在5到12度的气温下,隔天采摘一次,采摘期为一个月左右。”  贵州众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吴配文是基地的负责人,他正和工人们忙着采摘、搬运、装车等工序。他告诉笔者,羊肚菌是药食同源的产业,主要用来煲汤、炖鸡、制药等,口味很好,俏销市场。现在,种植的羊肚菌主要以订单方式销往北京、上海、广东一带,平均价格每公斤在200元至240元。

被群众称为“土专家”的吴配文有8年多的羊肚菌种植经验,自己形成一套生产菌种、栽培与管理等系统性技术,原来在三穗县种植发展羊肚菌产业,因气候原因,其产品主要在春节后出售。

为了补齐春节前市场需求缺口,通过考察发现岑巩比三穗气温高2度,比较适宜种植春节前出菇的羊肚菌。2021年9月,吴配文在思旸镇磨寨村试种羊肚菌100亩,亩产羊肚菌250余公斤,每亩纯收入约2万元。“我们到磨寨村试种了6个品种,目前有三四个品种表现非常不错。我们计划还要大面积的种植适宜的品种,因地制宜实现稳步发展。”吴配文说。

目前,该羊肚菌基地原本是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通过“稻+N”发展模式,利用冬闲田发展经济价值高的羊肚菌产业,不仅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也促进了村民多渠道增收。

--> 2022-01-24 思旸镇磨寨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179131.html 1 羊肚菌产业助农增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