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任婧) 近年来,雷山县积极打造生态管理保护智慧平台,探索更多生态资源管护模式,为加强生态多样性保护、实现保护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防火监测“智慧化”。将二调和林改数据叠加制成雷公山保护区影像图,并在雷公山保护区内安装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转台,对区内森林实行全天候不间断监测,一旦区内发生火灾,能迅速精准定位到火情火点,实现区内森林防火监测“智慧化”管理。目前,区内共安装视频监控转台12个。
林政管理“数字化”。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时掌控林区各类动态变化,在保护区内重要林区、重点地段、重要村寨安装网络球机、枪机,实现对进出林区、村寨人员适时监控和进出车辆自动抓拍。目前,共安装网络球机48个、枪机44个。
生态保护“智能化”。在保护区内的景区景点、百户以上村寨、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安装集远程宣传广播、森林防火报警、远程对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终端设备,发挥平台“宣传员”“传令兵”作用,不定时向区内群众开展宣传教育。目前,区内共安装终端设备18套,增强群众生态保护意识。
管理保护“实时化”。积极探索在保护区布置监测路线,安装无线监测设备、球机,配备无人机,加强生态监测平台建设,实现区内生态管理保护“实时化”。目前,共完成无线监测设备10套、球机2个,配套无人机9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