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河县城关第四小学 陶世萍
小学生活泼好动,小学美术课上的手工制作课是孩子喜爱的活动,但是农村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常不被美术老师重视,手工制作课需要准备充足的教具、学具,老师嫌麻烦,家长往往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的分数,而忽略了美术手工课。《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自主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本土资源,去挖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潜能,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巧用本土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与教学本身是密不可分的,尤其在美术教育当中,要学会让学生从丰富的生活当中发现美,学会审美,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使其自觉参与到美术学习当中。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的美术基本素养,选择和制定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美术手工课活动。其中在本校巧用本土资源进课堂校本教程中就对本土资源确立了四个系列,并在四个系列中分列出相关小主题美术手工课。例如,自然材料系列——《卵石创意》《树叶贴贴》《稻草人》等。其中在《树叶贴贴》这个小主题课程中,学生去收集叶子,课堂上教师引导运用收集的叶子去制作,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美术,也体验到制作手工作品的乐趣。
二、巧用本土艺术文化资源提高学生审美
在手工制作中,发掘、运用自然生活资源是一种重要途径,学生认真留心生活、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运用生活中的资源,通过做、画、剪等手法,把简单的材料赋予生命,从制作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而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剑河除了民间文化艺术底蕴深厚,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姜文英等。在我们手工社团活动剪纸课程中,教师就可以拿出传承人姜文英的剪纸作品,在课堂上展示,让孩子们去学习。如在剪纸《蝴蝶妈妈》中,体会剪纸刻画精细、动态潇洒,从而感受到剪纸艺术的美。
三、巧用本土资源元素培养学生传承民族文化
在我们小学美术手工课上,除了运用身边的材料来制作手工作品,我们还可以巧用我们身边本土艺术元素来丰富我们的手工作品。在我们校本课程中:1.为了保护我们八郎古化石群,增加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确立《寻找古生物八郎化石》这个课,引导学生去收集八郎化石形状,运用石膏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化石。2.在我们剑河无论红绣还是锡绣,服装精美异常,上面的花鸟虫鱼栩栩如生。我们在社团活动中开设了刺绣社团,让学生去学习传承这种技术。3.苗族银饰非常多,经常看见一对大大的银牛角,一个大大的银项圈等,这些都能带进我们的课堂。《银饰放光彩》一课,引导学生欣赏银饰图案,去体验银饰炼制过程,最后运用锡纸制作美丽的银饰作品。通过这些美术手工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并学会去传承本土文化。
四、巧用身边的废旧资源挖掘学生变废为美
手工制作离不开材料,大自然和生活为手工制作提供了各式各样的资源,但老师要巧用生活中可利用的资源,从生活中身边的事物入手,让孩子们在创意的领域中尽情发挥。例如,在校本课程《废物大变身》手工课上,学生用饮料瓶制作成一件衣服,用塑料袋制作了时装。有的学生用废旧化肥袋制作成了衣服。孩子们通过对材料的丰富想象和大胆设计,为我们的手工制作课堂带来了多姿多彩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将生活中的事物变成美好的艺术作品,更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课堂欢声笑语不断。
农村小学美术手工只要整合身边资源,把本土资源带进课堂,不仅解决农村小学美术手工材料难的问题,激发教师上好美术手工课的兴趣,还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