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里轩
随着传统新春佳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坐落十万大山深处与广西融水县接壤的从江县斗里镇,村村寨寨吹奏的芦笙也越来越响。苗村侗寨男女老少喜迎新春佳节的欢声笑语,让我们在斗里这个黔桂交界线上的小镇看到了人们幸福甜蜜的美好新生活,感受到了大山里的浓浓年味。
劳务输出换来幸福生活
火红的灯笼挂起来,喜庆的春联贴起来。
斗里镇湾里村有名的致富能手曾令学家的三层大楼房张灯结彩,喜迎新春的喜庆气氛分外热烈,一家5口为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忙里忙外。
走进家里,宽敞明亮的客厅富丽堂皇,城里富裕人家才见到的高档家具在湾里村这个普通农家一应俱全。“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以前想都想不到的好日子。”曾令学说,前些年花60多万元建起了这栋大砖房,又花30多万元装修房子和购置家具。
今年46岁的曾令学,常年在福建省福州市一家外资企业工作,从刚开始的一名打工仔如今成长为这家企业的管理人才,年薪近20万元。他告诉我们,去年政府组织劳务外出务工,爱人和两个孩子也安排进了厂,算下来一家人一年的收入也有30万元。“现在该买的年货都买齐了,还准备了一头大肥猪,趁过春节一家人好好团圆好好庆祝一下!”
据介绍,去年斗里镇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助农增收、稳农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政府牵线搭桥组织劳务输出实现稳岗就业6094人,全镇劳务输出实现创收2700余万元。
种养产业创造幸福生活
虽然天气寒冷,村村寨寨的种养基地却是一派繁忙。
在斗里镇台里村千亩油茶林里,村民潘珍书养殖的一群群活蹦乱跳的“林下生态鸡”在争抢觅食。
“这些鸡都是这样在山上放养,像野鸡一样到处乱串,明天客户就来拉走拿去过年了。”潘珍书说,去年政府给他和村里的14户村民送来5000多只鸡苗,扶持他们成立了合作社发展林下养鸡产业,他们在油茶林里养的生态鸡肉鲜味美,销路不错。“我们养的5000多只林下鸡预计收入25万元,我们计划开春后把养殖规模再做大点,盈利再多一点。”
和潘珍书一样尝到养殖产业甜头的还有高牛村的养牛大户贾贵福。“前些年政府扶持20万元给我发展本地优质肉质牛养殖,用不着外出打工也能在自己家乡的山头上赚钱。”潘珍书笑哈哈地说,这几年来自己家里的生活一天天变好,就是靠党好政策扶持。
据介绍,目前斗里镇已经建成油茶、小香鸡、钩藤、脐橙、蔬菜等7个种养殖产业示范基地,利用良好的生态条件形成了林上林下、多点开花的立体产业经济发展模式。
苗绣作坊绣出幸福生活
这几天来,斗里镇马安村刺绣一条街的苗家绣娘贾金花的店铺前可谓门庭若市,这些来自十里八乡的客户都是来领取苗绣品的。店内,贾金花和几名绣娘在绣花机前忙个不停,“快过年了,订购我们苗绣品的客户很多,这些天来我们只好连夜赶工。”
马安村在黔贵交界是一个享有盛名的“刺绣村”,心灵手巧的苗家妇女生产出来的苗绣品质优耐用,花、鸟、草、树等图案栩栩如生,畅销省内以及广西、湖南等省(区)的苗族侗族地区。“去年忙了一年的活路,每年到春节前都是最忙的时候。”贾金花告诉我们,前些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她和村里的十几户人家办起了家庭苗绣厂,她家去年收入有30多万元。“春节快到了,我们也越忙了,这个年味更有味!”贾金花笑着说。
如今,马安村有的绣娘还把刺绣厂开到了山外,扩宽了更广阔的市场。
芦笙悦耳,爆竹声声。黔桂交界线上的斗里镇村村寨寨,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别样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