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2月14日

杨成兰:大山姑娘 “染”出七彩人生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宁 通讯员 黄万鑫 摄影报道

【千年蓝染工艺】:侗族蜡染有千年历史,主要是手工蜡染,其色调为青蓝,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其成品除拥有美丽精美的图案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植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形成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种图案花纹,做成蜡染后会产生不同的“冰纹”,所以每件蜡染成品图案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

榕江县栽麻镇宰荡中心村,有一个小有名气的“倚山人手造生活工作室”,创始人是80后女大学生杨成兰。

1986年出生的杨成兰,是栽麻镇宰荡中心村的第一位女大学生,父亲在她上初一时过世,母亲历尽艰辛支撑她完成学业。在党委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下,杨成兰2008年于贵州民族大学毕业,在贵阳从事教育工作。每当她回忆起年幼时吃着没有丁点油水的酸菜汤泡饭,禁不住泪水潸然。

大山里长大的杨成兰,深刻体会到农村生活的不易。每次回家,她都深有触动,贫困孩子的留守、教育与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丢失等问题,令她萌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为此,杨成兰一直在寻找自己能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的方式。

为了传承侗族传统手工艺和文化,2016年,杨成兰与爱人辞去城里的工作回乡创业。他们创办了“倚山人手造生活工作室”,从事传统手工织布与植物染色再造工艺。妇唱夫随,他们利用天然植物染,将土布染成各色面料,制作成种类繁多的文创产品。

创业初期,工作室为两间废弃的小木房。为帮助当地侗族妇女解决就业问题,他们从传统的手工织布工艺开始,打样后交给村民纺织,然后根据不同工艺定价回收,把最大利润留给村民。

“创业是艰辛的,每年学习手工染织损废的棉纱多达1千余公斤。即便如此,我们都一直坚持着。每当听到织布机响起的‘唧唧’声,看到织娘们脸上的笑容时,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杨成兰说。

在杨成兰夫妇的努力下,“倚山人手造生活工作室”逐步发展壮大。到2018年,周边村寨130多名织娘专为他们织布,其中77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同年,榕江县“倚山人传统织染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经营。同年2月,与16户贫困户以入股分红合作方式加入合作社。

在镇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杨成兰的“倚山人手造生活工作室”带动村里10多户贫困户种植板蓝根30余亩,形成手工织布、手工艺加工、新产品织造、植物染材种植、植物原材料采集闭环产业链,实现农户全年分红6万元。

2019年,“倚山人”新的工作室工区面积超过8亩,发展成为集合植物染坊、手织布空间、晾晒场、手工艺产品、客户体验、客户临时工作室于一体的“倚山人家”小寨,至2019年5月,“倚山人家小寨”吸纳160名织女就业。产品不断丰富,有家居系列、手包系列、饰品系列、文创系列等,手织布样达到300多种,植物染色20余类,定制定染成为他们独特的艺术基础,产品创新成为他们的生命力。产品销售至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家,并注册“倚山人”手造品牌运营手造产品,同时在附近小学义务开展传统织染课程,将侗族千年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 2022-02-14 1 1 黔东南日报 c180289.html 1 杨成兰:大山姑娘 “染”出七彩人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