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2月14日

谷陇镇岩门司村:

古城墙下的新农村

本报讯(通讯员 杨忠 张荣兰 潘江平 杨振强 ) 岩门司坐落在黄平县谷陇镇清水江河畔,倚山而建,傍水而居,距县城52公里,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是一座古代屯兵的军事要地。

随着岩门司村的发展,古城村已经演变成一个新型农村,一条条宽敞的柏油路、一幢幢整齐的木质民宅、一盏盏伫立的太阳能路灯和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勾画出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走进岩门司村,呈现在笔者眼前的是古老的正城门,由坚石砌垒的城墙围着整个村寨,这儿曾经是清政府屯兵的军事要地。岩门司1982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被命名为“贵州省第四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随着黄平县对岩门长官司城实施抢救性保护修缮,修通旅游公路,新建旅游接待中心,该村乡村振兴旅游业初具形态,现在的岩门司村持续发展稻田养鱼、脐橙种植等产业,依托平寨水库,发展清水江沿江精品旅游观光带,带动沿江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岩门司村依托古城开发乡村旅游的同时,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增加集体收入。该村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发展稻田养鱼,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2018年,岩门司村成立了黄平县谷陇镇岩门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村民参与入股,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利益联结农户136户706人,年户均分红1000元以上。正在稻田养鱼示范基地里的村党支部书记田淋文正忙着投料喂鱼,准备撒网捕鱼。他介绍,目前基地养殖面积共75余亩,年关将近,从凯里、黄平、台江等周边县市各路客商前来预定采购,预计年产量一万多公斤。

除了发展稻田养鱼,苗族传统芦笙制作一直是岩门司村浦江组的特色产业,村民靠制作芦笙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在芦笙制作工匠石德往家,他正在调试芦笙音质,为即将出售的芦笙做最后的调试工作。石德往介绍,制作一副芦笙需要15至30天,售价大概3500元至8000元,一年下来能够赚到3万余元。石德往是制作芦笙的第九代传承人了,他想把这门手艺传给孩子,一定要代代相传下去。

如今,岩门司村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出一条靠乡村旅游和发展特色产业带动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的强村富民路子,昔日的古城已经演变成如今的新型农村。

--> 2022-02-14 谷陇镇岩门司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180303.html 1 古城墙下的新农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