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东武
黔东南大山深处,有一个被绿色娇宠的地方。尤其是春天来到这里,放眼都是原生态,仿若伊甸园布满绿色。只有绿色的胸怀,才可以拥抱这里的蔚蓝天空;只有绿色的大脑,才能够听得进布依族淳朴憨厚的故事;只有绿色嘴唇,才能够亲吻牛角峰的杜鹃、坝乐河的涟漪;只有绿色的人,才装得下麻江坝芒的春天。
——题记
站在坝芒牛皮坳海拔1868米的牛角峰顶,“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画面入眼而来:四月晨雾缭绕中,一尊尊葱茏秀美擎天大柱拔地而起,时隐时现。巍然的如大象,安详者似骆驼,飘逸的像骏马,轻捷者如山羊。周围山峰突兀挺拔,群峰在湛蓝天空映衬下,碧绿青青,身心跌入一幅青绿山水画中,仿佛到了桂林。
车过坝子村边,阳光灿烂,明艳温馨。到达半山腰,团团黛青色云雾聚合追逐,雨滴如线,滴滴答答。穿云过雾,爬上山顶,忽然阳光照雪,晴空一片,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用张养浩“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妙句形容此景,实为绝唱。
人沉浸于一片绿色中。视野所及,忽而浓雾弥漫,山峰、树尖时隐时现,恍若仙境。一会儿,云雾升腾,好似九天仙女轻纱,温婉柔柔。雾散处露出峥嵘,碧绿青翠;轻纱缭绕处仙姑徜徉,翩翩起舞。郁郁葱葱的绿树点缀着深深浅浅的青色。没有树木的地方,芳草如茵,蔓延至天边。一簇簇杜鹃、山茶、芙蓉、月季以及不知名野花沐浴阳光,绽开笑脸,花瓣上露珠在阳光映照下,晶莹耀眼。陶渊明“芙蓉露下落,杨花月中疏”的意境尽显风流。树林内,锦鸡漫步,展示着五彩衣裳;画眉唱歌,卖弄清脆歌喉……蜜蜂嗡嗡,一会儿沾在花蕊上,吸吮花蜜,一会儿躲入花瓣底部,与同伴捉迷藏,突然又出现在游人周围,“嗡嗡”声组合成一曲天籁,让你也变成了一朵鲜花。凑热闹当然少不了蝴蝶,成双成对的,荡漾花丛,给野花媚眼,七八只一伙赶集的,仿佛白衣天使,衣袂飘飘,在繁花绿叶间,舞姿曼妙,表情似姑娘献美,风情万种。最妙的是下点小雨,雨雾蒙蒙里,青绿化为碧绿,股股绿色灵动,山坡宛若天堂。“梨花一枝春带雨”,花瓣沾满水珠,晶莹剔透,好像天使的秋波,更加鲜艳、滋润、可爱。闭上眼深呼吸,水汽氤氲着花的芬芳,犹如飘动的琼浆,甜至心窝。
俯瞰,坝乐河缠绕于坝子中间,蓝晶晶地,好似九天瑶池琼浆撒落人间,温温柔柔。水边的山峰石壁倒映水中,地上一座山峰,水中一座石壁,构成一幅立体图案。彩色春风过处,涟漪荡漾,水下倩影被揉碎,成了块块翡翠。水边杨柳依依,千万条绿丝绦在微风中飘动着柔软腰肢,与青波恋恋。那蓝汪汪的碧波映衬着秀丽山峰与朦胧晨纱,古韵悠悠,就像是从布依族、瑶族、畲族民歌里流淌出来的诗情画意。
空间交错,一幅草原风光降临牛皮坳。
山顶、半坡、树下、林边,青翠碧绿草地星星点点,散落远近。青草地上,牛群慢悠悠地走着,仿佛绿色海里的一队小船。小牛犊的两只圆眼睛,就像两盏灯,鞭子似的牛尾,有力地、悠闲地甩着;那头母牛矜持庄重,身边跟着三头带点稚气温驯的儿女;一头青春蓬勃的黄牛,一双大眼睛好奇地望着路上拿着手机拍照的游客,发出“哞哞”欢迎声。
那边,一群穿着白衣的绵羊正作云儿似的漫游,一会儿爬上了小丘,一会儿又奔涌下旷野,无论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花朵。树林下,一群黑色山羊结队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嬉闹、休憩,好像许多小珍珠散落在这个碧绿的盘子里。
据坝芒乡政府干部介绍,牛皮坳周围几个村的农民以养殖、林下经济为主要产业。这里的牛、马、羊、猪自由放养,没有圈,不归家,没人放牧,不担心牲畜们丢失、走散,肉质十分原生态,声名远播。
麻江县作家协会秘书长罗先敏老师说,坝芒大山里的布衣族人淳朴得就像绿树、碧水,他们与自然、动物相处,弹奏出一曲天人合一音符。街道上,卖食品、百货的店主从来不将物品搬入店铺里摆放,就摆在摊子上,用油布覆盖(防雨)不担心丢失。夏天,人在屋里睡觉也不关门。
从书本知道,布依族人受道教的影响,从古至今,祖祖辈辈用“尊道贵德,天人合一;敬天法祖,寻善访道;天人感应,天道承负;性命双修,返璞归真;上善若水,柔弱不争;清静寡欲,自然无为……”的道家真言沐浴身心,这是不是人性绿色底蕴?是不是“人之初,性本善”之源头?
一处桃花源般的乡村,与世人最高信仰、精神崇拜、处世追求、逍遥洒脱的根本殊途同归,这里当然山绿、树绿、草绿、水绿、信仰绿……
踏遍千山万水的人,用绿色掏空了心胸,就能装下正果。
身在坝芒旅途,沉醉在绿色长廊,浪漫情怀被绿色打直拉长,“山同人爽,水与情长,绿色是自由心灵向往的天堂。”陶醉者魂有所归。
疲惫红尘的人,要想逃离,踏上旅途是一种躲避方式。如果哪一天出走,用绿色涤荡俗尘,用感觉旷达心胸,用梦幻陶醉春秋,不妨来坝芒这片处女地,做一个绿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