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3月02日

小学语文“诗意语文”阅读课教学的对策研究

○ 凯里市第十二小学 邓建宇

基于“双减”政策的要求,新的教学形式和理念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变动更加的生动化,也使得课程变得更加的诗意化,这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转折点。本文就小学语文“诗意语文”阅读课教学做出了研讨和分析。

一、 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阅读,品析语意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教授学生阅读的方式和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能够正确且流畅地朗读整篇课文。在学习《匆匆》时,可以采用逐句形式开始阅读,然后逐段形式阅读,最后通读整篇文章,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未读好的位置反复训练,朗读声音也随之由小到大。在课堂教学的初期就要要求学生阅读的正确姿势以及朗读过程中声音洪亮程度,同时做到不加减字、不读错字、不唱读等。在对课文有所了解之后,教师则需对学生予以引导,使其能够沉浸在阅读之中,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文章作者造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同时也能够理解作者在创作之时的情感所向,让学生在课程阅读中对所喜爱的词语加以品析,了解其语意。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语言的节奏和音量之外,也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予以情感,了解其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用心感受和学习,便能够更加强烈地感受语言的意义和精髓,加深对文章的印象和理解。

二、 挖掘新的阅读资源优势,使得阅读氛围更加浓厚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班级图书角的形式,不断营造语文阅读的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受诗意般的氛围。首先教师可以使用班级费用为学生购买符合其年龄发展特征和兴趣的读物,同时也可以告知家长为孩子准备相应的图书放在所设立的图书角中,图书角的读物可以是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在文化学识方面有更深层次的提升,喜欢并爱上阅读。

三、“诗意语文”教学研究与应用

(一)通过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共鸣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范读的形式,通过课文中的思想、寓意、情感等诸多方面引导学生情感的共鸣。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课程时,首先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听其声,见其人,思其感的形式感受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所向。之后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朗读,在未全面理解和掌握文章思想之前,可以模仿教师在范读过程中的神情和语气,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当全面了解之后,按照自己的所知、所看、所想在课堂中为其他同学进行朗读,带动课堂的氛围。

(二)阅读课程延伸,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学生多方面阅读古今文学作品,不但需要知悉和明白词语或语句的含义及造句形式,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能够将课程中所体现的文化和精神不断发扬,通过情感与情感的碰撞,思想与思想的启发对文化有更好的传承。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启发和指引学生开展课外和线上等阅读形式,并根据学生年龄阶段发展特征以及实际学习需求等情况,为其量身定制属于学生发展和进步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以下三种读物:首先,把课本中所提及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基本的文章作为重点读物,也可以让学生阅读同种文学作品,加深对课文全方位的了解和认知。在这一背景下,再将现代文人所推荐阅读的作品中为学生推荐。这样也使得生活与课堂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推荐给学生各文学奖项的作品,或者是历年高考上榜作品等。或者也可以让学生观看杂志期刊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量,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实践中予以观察和思考,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能够全面提升小学生文化素养和内涵。

四、结语

根据以上研讨和分析可以得知,教育对学生发展意义深远。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以及课堂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活动,致力于为学生打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的教学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从而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 2022-03-02 1 1 黔东南日报 c181682.html 1 小学语文“诗意语文”阅读课教学的对策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