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3月04日

高中思想政治图表类主观题解题方法浅议

——以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校为例

○ 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校 吴满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图表类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如果对此类题型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是很难得到高分的。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

一、 图表类主观题的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图表类主观题是指高中思想政治试题中含有一定图形或表格的主观题。此题型具有如下的特点:

1. 从结构上看,均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二是设问。材料由标题、图表和注解构成,标题是材料内容的中心,提示我们图表内容涉及的方向;图表是标题所指方向的具体内容,其形式上是图文结合,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注解是对图表内容的说明和解释,具有补充和提示作用。设问通常为两个问,设问是试题意图的直接表达,具有超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

2. 从考察方向上看,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从素材内容上看,是以近年国内时政热点问题为主,具有典型性。时政热点在考试中作为材料的素材,是时政热点进入高中政治课堂的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此类题型的材料一般都以近两年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经济政策或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素材,所以具有经济时事典型性。

二、 学生解答图表类主观题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审题能力弱,不能正确把握解题方向

学生遇到此类题型,多数没有掌握解题技巧,一拿到手就从材料看到设问,没有真正把握设问问题的主体、问题思路方向和知识范围,没有能够准确地概括和分析出图表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及本质性问题。于是在解题的时候出现方向不清,答非所问。

(2)学生答题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规范

本校生源较差,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知识体系的掌控不全;知识迁移能力不强;对时事关注度低,没有了解时事政治语言;语言表达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不高,在读图表材料时往往不能精准地描述图表所反映的问题;分析材料能力低。于是在组织答案时往往凭借自己的想象,脱离材料和理论知识,用生活口语来组织。

(3)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

本校学生不仅基础知识差,而且行为上缺乏自制力,学习上自觉性不强,解决此类试题时均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主动去练习,缺乏解答此类题型的方法;面对枯燥且有一定难度的图表类主观题时显得束手无策、一片茫然、失去信心、不愿意解答。

(4)教师缺乏有针对性地指导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题型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解答的思路和方法也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的题型特点采取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是解决不同题型的有效措施。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学校的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图表类题型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把图表类主观题和其他类型的主观题混为一谈,没有区别对待。在高三的复习中,只注重一般主观题型的解答训练,没有对该题型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使得学生在考试中对此类题型解答得分率不高。

三、 图表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通过不断地研究分析,我们总结出图表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为:四审三联法。四审三联法是指把图表类主观题从结构上分开又连接,首先对每一关键部分独立进行分析,即审设问、审图表、审标题、审注解;然后又把主要部分联系起来,即审问联系图表、图表联系知识、现象联系本质;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地解剖各要素,最后全面地组织答案。

1. 四审

(1) 审设问

设问具有指向性和限制性,决定着答题的方向,所有的图表材料都是为设问服务的。解答试题首先审设问,准确把握设问的要求。图表类主观题的设问一般具有三种情况:①第一问往往是“图表反映什么现象?”“是什么?”主要考查学生概括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②第二问往往是问图表材料之间的某种内在关系,即“是什么?”主要是问图表现象背后的本质、意义及原因,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能力。③第三问往往是针对图表内容所反映的现象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即“怎么办?”主要是考查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审标题

图表类主观题的标题就是图表内容的名称,一般在图表的上方,它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往往指向图表材料的中心内容。准确把握好标题,这对理解图表及文字材料的中心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有助于答案的组织。在答题的过程中,要研读标题,并把标题中的关键词圈出来,把握图表材料内容的宏观意思。

(3) 审图表

图表是展示内容的载体,审图表是获取信息的关键。图表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曲线坐标图、柱状坐标图、圆形饼状图、表格等,不同的图表只是表现信息的形式不同。在图表中获取信息的关键是对图表中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周密比较,从比较中去发现问题、发现变化规律。数据的比较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横向比较。横向比较不考虑时间的变化,对图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事物的数据在量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获取两个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同点或者差异性的信息。第二,纵向比较。纵向比较就是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段的数据比较,这样的比较可以获取这一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第三,综合比较。综合比较是在复杂的图表或是在多个图表中,把握同一个图表中不同事物发展趋势中的数据之间的关系和不同图表之间的数据变化关系,这样的比较可以获取事物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因果关系。

(4) 审注解

注解是对图表材料内容的说明或解释,具有补充和提示作用,一般是在图表的下方。审注解就是对注解的理解,这对理解图表内容和组织答案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所以在解答试题的过程中,不能忽略注解,要读懂并画出注解中的关键词语和数据,利用注解去把握图表的中心思想和图表现象背后的本质性问题,利用注解去寻找答案的要点。

2. 三联

(1) 设问联系图表

设问是主观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超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而图表是内容的载体,具有一定复杂性,但是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设问联系图表就是指在解答试题过程中,把握设问的要求,并带着设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去看图表材料和分析材料。这就要求我们先审设问,再看材料,带着目的去把握材料的大义和寻找材料中的关键词。在答案中既要有设问的要求,也要有图表中的大义。

(2) 图表联系知识

图表类主观题的图表内容是时事政治,是社会的实际,而知识是教材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答案就在图表材料中和设问要求的知识中。图表联系知识就是指用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图表中所反映的问题。因此,学生在组织答案时不能简单地只复制材料,而脱离知识,也不能只阐述知识理论,而抛开材料;要理论知识紧扣图表材料,既有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又要有材料内容作为基础,还要有时事语言做点缀,真正做到实际与理论相结合。

(3) 现象联系本质

图表类主观题是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解决问题不仅要看到事物发展的现象,更需要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新教学理念的要求。该题型是通过图表中的数字来表现现象的,需要我们通过数据概括出本质的东西。因此,在解题时要揭示图表现象后的本质性问题,首先通过图表上数据的比较,分析出数据量上的差别,把握材料中的现象问题;然后用理论知识分析数据上的差异,揭示出图表所反映的本质性问题。

图表类主观题是高考复习过程中要翻越的一座高山,对师生而言都是一大考验。我们在复习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教学经验,促成教学成果的发展,为以后教学提供总结性指导,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

--> 2022-03-04 ——以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校为例 1 1 黔东南日报 c181821.html 1 高中思想政治图表类主观题解题方法浅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