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贯洞镇龙图小学 梁江瑜
低年级小学生爱说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要想学生对枯燥的数学产生兴趣,从被动学变主动学,就得从数学着眼,从游戏入手,采用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来辅助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获得小学教学中成功有趣的学习体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能力。本文将依据相关理论依据,从游戏的设计原则及运用两个方面来探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游戏的教学。
生理学、心理学及教育实践表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大脑神经只能保持15-20分钟的持续紧张注意,机体静止的稳定也不能够超过20分钟。”但是在小学阶段,一堂课一般持续40分钟左右,那么余下的20分钟教师要如何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保持兴趣呢?如果仅仅是再三讲解以及做练习题,毫无疑问,这样只是机械训练学生的思维而已。可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改变这状态,引入动态教学是很有必要的。而游戏教学作为动态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它在低年级数学课堂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在课堂上如何设计游戏,巧用游戏,更好地发挥其在课堂中的作用呢?笔者从“游戏的设计”和“游戏的运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小学数学课堂设计游戏应遵循的原则
1.趣味性、激励性
游戏必须寓教育于教学之中,富有活泼趣味又有竞争性的游戏,不仅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树立学习动机。例如“争夺红旗”“接力赛”等竞赛活动,既能满足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2.直观性、形象性
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抽象性,而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水平还处在较低的阶段,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凑十歌”“接力赛”“数字顺口溜”“找朋友”等游戏,都是借助学生的生活常识和表演动作来理解数学知识的。例如顺口溜:一根小棒1、1、1,水上鸭子2、2、2……形象地描述了数字的字形。又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做一个“变手游戏”。当电脑屏幕上熊大伸出一只手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得出乘法口诀“一五得五”,接着熊大再变两只手、三只手……与此同时得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学生在他们喜爱的动画人物的吸引下学到了知识,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愉快。
3.针对性、可行性
数学游戏要围绕教学,服务于教学。为了保证游戏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游戏的选择和设计,做到因材施教,要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训练学生思维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例如:
(1)“创设场景游戏”可以突出分析问题的层次,培养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
如分析应用题:“车上原来有12人,下去了5人,后来又上来8人,现在车上有几人?”这种题目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笔者创设游戏场景,请三组学生上来表演上下车的片段,其余学生先观察,再说出每一步的解决方法,然后交换角色,逐层完成任务。这样的设计突出了思维的程序,渗透了思维方法,分散了学习应用题的难点,对分析能力尚低、语言表达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2)“动手玩”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动手能力,训练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 教师让学生拿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一个角,让学生观察交流,顺势引出角的特征。由折纸又进一步让学生合作,拼摆出不同角,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角的理解。通过折图形、拼图形的实践操作,既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又激励了学生独立探索的热情、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试验和探索等的数学思维能力,显然比起按教材生搬硬套,让学生死记硬背要好得多。
4.全员性原则
游戏的设计要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参与,尽量能调动全班学生都参加到数学游戏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游戏的主人,尽量不要设计成只是少数人参加的游戏。如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速算比赛”“夺红旗比赛”“同桌比一比”等等。
二、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1.巧用时机进行游戏教学
游戏活动大都是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预设好的,做游戏时要结合教学目标来选择游戏的最佳时机。
(1)新课伊始,吸引学生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上课前的思绪还没回归到课堂上来,注意力比较分散。这时如果在课堂开始阶段开展小游戏导入,就能使学生兴致盎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一堂课的正式进行作好准备。
(2)课中运用,促进新知吸收
游戏教学有助于把教学过程与学生在游戏中的情感体验结合在一起,教学任务和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游戏活动表现出来,就为他们吸收新知识,发挥特长和潜在表现力提供了条件。教师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配合的游戏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突破重点和难点。
(3)课后运用, 延伸提高
一堂结构合理的课有感知、理解、运用、延伸等几个主要环节,延伸得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表明,临下课前5分钟左右学生较易疲劳,注意力分散。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竞赛类游戏。
2.游戏结束,进行总结评价
在游戏的活动结束后,要让学生学会交流游戏所得,形成抽象认识,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愉悦性。因为设计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得到知识,如果忽略了这一目的,游戏也就变成了玩,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结束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肯定,对不太主动的学生提出鼓励和希望,这样才可以使游戏课越来越完善。
总之,游戏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游戏教学不仅是小学生渴望的、教师追求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是,游戏教学并不是只关注教学的形式,更多地要关注游戏课的内容,如果盲目地注重形式就会反其道而行之,不会得到好的效果。所以要想让游戏教学取得成果,还需要师生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