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实验高级中学 王泽刚
在教学过程,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学生,“你看看你,你们是我带的最差一届学生”等句子成了一些教师的口头禅。殊不知,这样的一句话会对学生造成多大的伤害。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应该多总结自己的工作,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作为教师的你,是最有机会成为伯乐的人。
先请大家看看两个熟悉的场景:
场景一:某教研组开展的组内公开课评课活动。
B老师:“今天,听了A老师的课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只是太遗憾了,如果我的学生上课也能那么积极主动就好了。你看这个班的学生要发言有发言,要点评有点评,要表演有表演……真是羡慕死人了!唉,我那个班啊!”
年纪稍大一些的C老师:“是啊,是啊,现在的学生是一届不如一届了!”
D、E、F……老师纷纷点头表示认可,大家无不对自己的班级表现出失望透顶的神情。
场景二:某老师的课堂。
某老师:“我真不知道你们坐在教室里是干什么的!你们看看××班,上课发言那么积极,做题正确率那么高,看看你们呢?我当老师那么多年,从没遇到像你们这样的。”
老师的“狮子吼”让讲台下一片沉默,空气静得让人窒息。
对于绝大多数老师来说,上述两个场景并不陌生,诸如此类抱怨学生的现象,我们遇到的不在少数。于是,久而久之,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生一批不如一批,带了这批学生就怀念当初那一批。
那么,真的是现在的学生不如以前的学生了吗?
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遇到自己的伯乐,殊不知,作为教师的你,才是最有可能成为伯乐的人。给学生一个机会,也许你就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如何给学生量身打造机会呢?
一、教师要熟悉学生,根据学生能力和兴趣爱好给他打造机会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才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每个班级,不可能所有学生的认知、智力方面的水平都一样,也不可能所有学生的兴趣爱好都一样。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不应该给所有人制定统一的目标,也不应该对所有人做统一的要求。就拿高中语文教学来讲,分析思维水平稍欠的学生,多让他们独立完成一些记背的学习任务,而水平较高的学生,则要完成理解与分析等更高层次的任务。事实上,也就是教学中说的因材施教。
高中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或管理中要让学生认识自己,从而做出适合他人生的选择。因此,深入了解学生,是对我们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而了解学生之后,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等为他们提供一个做出选择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就有可能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伯乐”。一个多才多艺的学生,成绩怎么都上不来,就给他一些平台,展示自己,树立信心,也许他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好;一个经过多次模拟考试,对自己完全丧失了信心的学生,给他一些理解,帮他做好高中分流的选择,也许他会过得更幸福,活得更开心。
二、给学生打造机会,不是盲目地迁就,要鼓励与施压并行
鼓励已经成为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适当、适时地鼓励学生,能够不断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不断让他们做出自我调整,更能不断让他们得到多方面提升。
但是,面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除了鼓励,还应当施压。作为高中老师,我们要知道,有许多学生不逼他一把,你永远不会发现他其实也很优秀。2019届的一个刚好上高中录取线的女生,因为成绩不理想,所以语文课上几乎不发言。经多次鼓励无效后,笔者就开始“逼”她,如果再不参与课堂活动,就让她当着全班的面唱歌。通过一次次“威逼利诱”,从最初的被迫参与到后来的主动参与活动,她的性格、自信心、韧劲等方面都有很大改变。对于她的每一次成功,笔者也从不吝啬自己的掌声。到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由她改编和主导的情景剧在课堂表演出来时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后来参加高考,她顺利地被二本院校录取。
《礼记·杂记》有言:“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教育,难道不应该也是张弛有度吗?
三、给学生打造机会,要注意连贯性和任务要求层次的不断提升
连贯性是教育的重要原则,它是指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应循序渐进,前后连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教师在给学生打造机会的时候一定要认识到:一次成功,学生只能积累一点自信;如果机会与机会之间间隔的时间长了,学生好不容易积累的自信就会消失殆尽。《左传·曹刿论战》中“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连贯的锻炼机会。就拿笔者带的2019届的一个男生来说,高高大大,沉默寡言。为了让他积极主动地参加语文活动,笔者特别针对他的情况设置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陷阱”。于是,语文课上,他一次次跳进笔者设计好的“圈套”,一次次接受挑战。笔者一次次对他进行鼓励,又一次次提高难度。有一天,他交上来的周记里有这样一句话:“老师,是您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因此,只有让学生连续不断地参与挑战,而且让他在难度不断增加的学习任务中获得成功,他的自信心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只有随着学习难度的不断增加,才能更进一步激发他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让他走向更高层次的成功。
总之,给学生量身打造一些机会,只是教师诸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那么,当我们开始想着埋怨学生这样不好、那样不行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先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呢?在这里援引前苏联作家茨巴尔的一句话:“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存在而更加美好。”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让学生有这样的感受。所以,我们对学生不但不该有太多的抱怨,反而应该感谢他们,也就是那些形形色色的学生,才成全了我们丰富多彩的教师生活,也让我们有了成为“伯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