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一中学 龙稳亚
2021年全国新教材的实行、新课程的改革、新高考的到来,英语学科作为语数外三门必选课之一,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有与时俱进的学习思维。其次,从历年的高考真题和当今高考趋势来分析,英语的阅读能力尤其重要。阅读能力影响并制约着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而在新教材中《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也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第三,发展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也极为重要,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掌握学习英语的窍门,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的学习方式。阅读能够给学生足够的语言“感知”和“体验”;能够给他们足够的语言“输入”,以不断促进他们语言知识的巩固和学习;能实实在在地给他们以英语学习的成就感。伴随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说、写等能力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心得。
第一点:在课文教学中曾经存在的问题
通常把讲解课文的知识点放在第一位,走入了读单词、讲单词、讲知识点、背诵的套路。学生把精力放在了一个个单词、语法点的死记硬背上,而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阅读能力的锻炼。学生越学越累,负担越来越重,知识点越记越多,越多越容易混淆。阅读能力没有提高,渐渐对英语学习厌恶起来,英语学习事倍功半,英语成绩不升反降。看着越学越辛苦的学生,不由得反思是不是教学出了问题,通过研读其他同行的论文和教学反思,再次认真学习了英语教学大纲,笔者终于发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影响,总担心不给学生细讲语法,不给学生把每句话讲解清楚透彻,他们考试就不会做题目,考试成绩就不理想。但是笔者却忽略了一个问题,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基本训练提高交际能力。教师要通过课文教学,使学生获得词汇、语法、句型乃至文化背景等知识,并在实践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第二点:笔者对课文教学的认识
课文是课本的中心,其他内容,如课文注释、词汇、语法、句型、练习等都是围绕课文编写的辅助材料,是为课文服务的。抓好课文教学,就能促进其他方面的教学。课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语言知识具体体现在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情景之中。抓好课文教学,让学生从中学到的是活生生的语言,而不是去记孤零零的单词、单句和语法规则。我们老师要通过课文教学,使学生获得词汇、语法、句型乃至文化背景等知识,并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针对笔者自己在课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并实践了以下的六个原则,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1.整体教学的原则
以课文为中心,注重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切记“课文教学不教课文”,只讲词汇和语法的做法。在教学中笔者是这样来实施这一原则的:分组分段法和分段抢分法。分组分段法:因为高中课文中的阅读这部分词汇量大篇幅长,有时间的限制,那么笔者就在上课之前先分析好本文的结构和思路,给学生分组分任务,一组一段。在这任务里包括单词、语法、句型,全分好。分段抢分就是在完成自己小组任务的基础上去预习其他小组的任务,通过积分法原则来不断激励学生去完成主动阅读和自主阅读。这一原则从而在无意识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持续提高,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分组讲解法的原则
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课文体裁广,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生动,突出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已有的课本阅读教学资源组织好阅读教学,我们在教学中以课文为中心,深挖教材,引领学生粗读、细读、精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要注意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之前,要根据课文的不同内容和不同体裁,适当地讲解一些与本课有关的背景知识,能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以训练、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为目的的原则去做好教学实践。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协作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用的是一组一任务法:让学生来讲解他们在预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点是哪些,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又能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和期望。
3.透析为理解课文服务的原则
语法讲解和分析,要确保精炼,真正讲透,为学生理解课文服务,为正确运用新的语言知识服务。课文中的词汇讲解不要大面积铺开,重点词也不强求开枝散叶。应该结合课文语境来讲,切忌照搬字典或把多种词义及用法一股脑儿全倒给学生;切忌单纯为了语法、做题而讲语法。
4.针对性教学手段的原则
运用现代化教学软件和媒体、实物、现实情景、体态语、个性化板书等形象直观的教学用具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性,不断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要有针对性,切忌为了课堂气氛热闹而盲目组织一些花哨和与教学目的不相关的活动。
5.以学生认单词为中心的原则
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以各种练习为主要形式。注重词汇的积累,提高阅读能力;词汇是语言最基本的素材。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果。正如英国语言教育学家Wilkins所言:“没有语法不能传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就不能传达任何东西。”可见词汇在获取语言信息时的重要性。
(1)采用多样的单词检测方法来督促学生记单词。
笔者采用的是课前听写——老师念单词,学生写和“单词记忆王”。
(提前给学生一个特定的范围如“表运动的词”看谁可以写出最多的单词)来鼓励学生主动地去记单词;还采用了给学生图画,让他们写出英语单词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记忆单词的乐趣。
(2)举行“单词竞赛”,鼓励学生课后主动去扩充自己的单词量 。
(3)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不熟悉的单词抄到一本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上,反复地去记这些不熟悉的单词。
6.每周一篇外刊展原则
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从高一开始,分组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外刊读物。根据小组英语知识能力层次不同,各组任务不同。卓越组:把收集的外刊资料整理成阅读题型给全班做,小组轮流讲解题目的设置及属于高考哪一类题型。在这环节里学生学会了知识点的归纳、新单词的积累、高考题型的熟悉。自己找资料自己出题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创新求知欲,更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奋斗组:把收集的外刊整理成完形填空题、每周一讲、主讲题型的设置。在这一环节里学生学会了做完形填空时不急于看到选项就选择答案、充分地掌握了这题型的解法。潜力组:由于这个组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笔者的要求是把收集的外刊翻译成中文,掌握20个新单词和5个优美句子,并书写到黑板上教全班读。这环节培养了学生自信,自信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三个小组的设置不同目的地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到高二时,笔者所教的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外刊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教学上和高考要求的匹配,实现学生无缝对接高考题,切实避免了高三时一遇到高考题就紧张的局面。
一轮与一轮的高考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平时教学阅读的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在每次的考试中,阅读理解部分的得分率也越来越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积极。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笔者深信,只要认真撸起袖子加油干,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定能够助力更多的学生轻松地迎接新高考的到来,到达自己人生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