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3月08日

向着幸福再出发

—— 天柱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纪实

○ 通讯员 杨庆松

一步跨千年。2020年底,天柱县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与全国人民一道昂首阔步迈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天柱县委县政府率领广大党员干部“出列再入列”,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指示精神,紧盯“三落实一巩固”,聚焦五大振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激情续写新时代天柱发展新篇章。

扶上马送一程 稳定脱贫不返贫

虽已是寒冬,渡马镇湾场村群众周宗城却说道:“天再冷,我心里都是热乎乎的。”

2020年,周宗城小儿子出生,本应该是值得全家人高兴的一件事,却因为小儿子早产和胃出血在重症病房抢救而愁坏了一家人。天柱县乡村振兴局通过防返贫预警监测系统监测到周宗城户因医疗花费近8万元,便为其申请民生保障资金3万元, 5人农村低保每月获得1200元,保洁员岗位每月获得400元。同时指导他发展蜜蜂养殖产业,帮助他渡过难关,解除了该户的返贫风险。

2021年,天柱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3+1”保障等重点薄弱环节,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县1984户7042人“三类监测对象户”全部落实帮扶措施,返贫致贫风险全部消除。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21年,天柱县细化举措一个接着一个。

教育保障应助尽助。严格抓实控辍保学工作,精准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和营养午餐等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累计兑现各类教育资助6115.5万元,惠及学生11.1万人次,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

医疗保障应补尽补。全面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病专项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续约、签约、履约服务18.87万人次,政策落实率100%。

住房保障应改尽改。完成农村房屋住房保障排查鉴定30442户,对C、D级危房有序进行整改,消除农村房屋安全隐患,巩固住房安全保障成果。

饮水安全应保尽保。逐村、逐户、逐项对脱贫人口饮水安全进行大排查,全面进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保障水质、水量达标,解决32个村2.8万人长久持续安全饮水问题。

搬迁后扶应帮尽帮。推进“五个体系”建设,创新探索实施“4+1”就业扶贫工作模式,帮助4625户有劳动力易地搬迁家庭实现至少就业1人以上目标,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聚焦五大振兴 巩固脱贫成效

“抓铁有痕,久久为功”。天柱县始终将巩固脱贫成效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立足县域资源禀赋,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为抓手,全力做好多面衔接,确保脱贫人口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

抓特色拓市场,乡村产业焕新机。

“今年的柚子有5万公斤左右,我们采用福建的培育技术,柚子都非常好吃。通过线上线下卖,不愁销路。”2021年11月,社学街道长团村退伍军人孙培昭感慨地说,“真是不敢想,曾经的荒山沟现在变成了产业园,一年忙下来水果收入就有几十万元。”

山,还是那座山,但是变了模样。2021年,天柱县生态鸡出栏1800万羽,产值达6亿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58亿元,发展蔬菜、油茶、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生态家禽、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坝区“两菜一薯一菌”种植总面积达31.5万亩。252个林下经济百亩村、14个千亩示范基地、2个万亩示范园带动8280户农户2.89万人在新征程中不断跨越。28096户脱贫户106146人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8元,同比增长9.58%。

数字无言,却镌刻着天柱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足迹。天柱县紧抓机遇,创建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库,发布用工信息、创建“就业工厂”,解决8950人次就近就地就业。开展长、中、短相结合的就业创业培训,“点单式”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2021年,天柱县向全国各大省市输出劳动力1335人。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密码”。

天柱县依托龙头企业、乡贤人才、特色产业等优势资源,构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互促”的人才招引新模式,从外出经商返乡人员、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回乡创业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土专家”“田秀才”中选拔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

初冬刚过,渡马镇甘溪村村民完成了秋冬种后,就在村级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广场上载歌载舞。像这样的文化综合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天柱县共有412个。

天柱县保护传统文化与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同步进行。文化工作重心下移,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成为丰富群众文化、倡导乡风文明、传播方针政策的宣传窗口与阵地,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天柱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支撑点,着力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高酿镇泡木冲景区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成功实现卖风景挣大钱的目标;凤城街道南康村依托1200亩红豆杉开创“生态股”,村民吃上了“生态饭”;渡马镇甘溪功夫菊闻名省内外,畅销全国……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

入冬后,功夫菊、油茶、柑橘相继收完,渡马镇共和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唐安厚又带着村民们开始谋划下一年的产业。

唐安厚今年34岁,贵州大学本科学历,是2021年新换届当选的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在天柱县像他这样的村干部还有133名。天柱县新当选的134名村级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为41岁,比上届下降了9岁,大专及以上学历73人,比上届提高了24.63%。基层党组织班子队伍结构得到全面优化,实现了学历、年龄的“一升一降”,有力地夯实了党建根基。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天柱县乘胜势、强气势,保持攻坚的拼劲和闯劲,奋力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大步迈进。

--> 2022-03-08 —— 天柱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纪实 1 1 黔东南日报 c182139.html 1 向着幸福再出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