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3月09日

黔东南州建章立制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 付光斌

2021年12月24日,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黔东南州各级党组织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批示指示精神,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治标”与“治本”兼顾,着力在建章立制、常态长效上下功夫,把党史学习教育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机制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批管长远、固根本的规章制度,有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实践探索

(一)完善学习机制,强化理论武装。把专题学习、专题宣讲和专题党课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不断健全完善学习教育工作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增强对“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衷心拥护“两个确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宣传文化系统建立健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考勤、考核和督查制度,围绕“四史”等党史学习教育必读书目,开展专题化、常态化的专题学习活动,让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抓在经常、融入日常。组织系统开展“党课开讲啦”活动,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让各级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一级抓一级,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积极主动上党课,构建组织部门牵头、各级党委(党组)书记领头、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的“抓书记、书记抓”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提高党员学习教育成效。纪检监察系统在抓实纪委常委会监委委务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基础上,上下联动、一体推进,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

(二)完善服务机制,践行为民宗旨。将群众关注关心的热点难点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不断优化建立管理机制和制度,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工作能力,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质量。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各项规定与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开展学校场馆和暑期托管服务试点项目建设,建立课后延时服务机制,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政务系统推行建设项目“首席代办”制度,整合多部门业务,压减同类别材料,过滤复杂流程,实行联合踏勘、联合审图、多评合一、多测合一等机制;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统筹协调机制,为群众提供“7×24”全天候人工服务,充分发挥了联系群众“桥头堡”、化解社会矛盾“防火墙”的作用。2021年以来,受理群众诉求5.96万件,办结率95.94%,群众满意率达99.65%。人社系统组织开展“转作风、解民忧”人社服务基层大走访活动,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人社工作中来,切实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根治欠薪等民生实事。2021年以来,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2.79万人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1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342人。

(三)完善治理机制,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落实在行动上,聚焦群众需要,持续填补制度建设短板漏洞。为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主心骨”作用,出台《关于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的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以积分的形式把党员履职情况和党性状况体现出来,使党员管理更精细化、科学化,激发了党员奉献热情,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实现以组织振兴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以来,全州党员为群众办理实事9.6万件。

为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通过开展“组建一支服务队伍、组织一次文明出行、体验一次理性消费、开展一次政策学习、体验一次文明就医、接受一次励志教育、进行一次应急演练”的“七个一”活动,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住得舒心,日子有奔头。为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进实施《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乡村清洁条例》,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户厕改造等工作,以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构筑强有力的支撑点。2021年以来,全州新建或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900余户,累计配备转运车130余辆、清运车900余辆、垃圾收集点12000余个。

(四)完善发展机制,提升发展质量。坚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学习教育和实际工作相互促进,聚焦“十个坚持”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入贯彻落实“九个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四新”狠抓“四化”项目落实,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助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制度机制创新。聚焦新型工业化,出台《黔东南州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建立重点企业、成长型企业、上规入统企业培育库和州县两级领导常态化联系机制,推动其亚铝业、台江天能、宏泰钡业等龙头企业发展。聚焦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台《黔东南州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政策性文件,统筹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聚焦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扎实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切实让现代农业更优、美丽乡村更靓、农民口袋更富。聚焦旅游产业化,以推进实施《黔东南州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为抓手,重点打造27个旅游商品基地、14个旅游商品街区、22个康养旅游基地、24个研学旅游基地、5个低空旅游项目、13个主题公园、21个夜间经济集聚区,大力发展特色品牌。

二、经验启示

(一)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党员干部必须更加崇尚学习、积极改造学习、持续深化学习,通过学习增长才干、提升能力。黔东南州各级党组织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扎实推进,严格执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党员干部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终身题”,学好、学深、学透,不断强化理论武装,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坚持把服务于民作为根本宗旨。民之所向,政之所往。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真心实意、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增福祉。黔东南州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饮水、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热点难点问题,各级各部门结合职能职责,拿出破解问题的新招、硬招,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将“人民至上”的初心本色真正落实到一件件群众关心期盼的实事之中,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三)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优先任务。乡村振兴,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百姓福祉。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奋勇争先、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初心和使命写在希望的田野上,把党史滋养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磅礴动能。黔东南州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建强基层党组织,把广大党员干部组织起来,把基层群众发动起来,全力破解乡村振兴面临的难点堵点,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四)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机遇、新任务、新挑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黔东南州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助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各级各部门强化政策设计、压实主体责任、细化目标任务、坚持协调推进,积极构建高质量发展工业产业体系、城镇体系、乡村建设体系、现代服务业体系,为黔东南州高质量发展“充电蓄能”。

(作者单位:黔东南州委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

--> 2022-03-09 1 1 黔东南日报 c182217.html 1 黔东南州建章立制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