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3月09日

这家企业有点儿“香”

○ 通讯员 严春生 谢达意

在剑河县工业园区内有这样一家企业,无论是厂内的工人,还是周边的其他公司,提到它都是一个字“香”!这家刚刚入驻园区半年多的企业为什么这么“香”?让我们去一探究竟。

“嗯,真香!”刚走到贵州省盛立本草科技有限公司门口,阵阵香气伴随着春风拂面而来。据公司负责人彭连华介绍,盛立本草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收购、香包、保健枕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主要生产安神助眠香囊、驱蚊香囊、净味香包、中草药枕等产品。

“之所以来剑河投资,是因为‘香’。”一次偶然的机会,彭连华来到了太拥镇翁王村做客。当地老百姓端上了一杯香气四溢的白茶,让他看到了商机。彭连华说:“我对香料情有独钟,而茶叶是制作香料制品非常重要的原料。来到翁王村白茶种植基地,我就想着,能不能在剑河投资做一家香料公司。”

比起茶叶香,剑河招商政策“香”,更让彭连华下定了投资决心。“剑河的‘贵人服务’很贴心,党委政府出台的厂房‘三免两减半’政策为我们节约了投资成本。此外,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还最大限度为我们在当地招聘员工,解决了用工难题。”彭连华说。

彭连华在剑河创业“很香”,工人们则认为在家门口就业“更香”。在盛立本草科技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里,工人正忙着称重、装袋、包装,赶制香囊订单,杨昌燕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这里上班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待遇还算可以,在这里打工不离家,还能带娃娃。我们大家都愿意来这里上班。”杨昌燕说。

像杨昌燕这样的工人在该公司有50多名。该公司在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的同时,还保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人力资源得到保障,该公司还打算在原料供应和市场销售上做文章。岑松镇柳旁村的金丝黄菊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我们公司每年采购的药材原料大概在150吨左右,其中70%左右就产自剑河。今年,我们用科技手段改良了原料品种,打算在柳旁种植500亩金丝黄菊,制作黄菊香囊和药枕等产品,并积极申报专利。根据下游厂商的订单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生产,让剑河的药香飘进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半年多时间,该公司实现了总产值4662万元,实现工业附加值482万元。较为出色的业绩让彭连华对公司发展有了进一步打算,将结合剑河本地特色苗绣、锡绣、苗药配方,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 2022-03-09 1 1 黔东南日报 c182224.html 1 这家企业有点儿“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