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3月11日

基层干部要当好农民讲解员

○ 鲁庸兴

近日在农村走访,见几个村民跟一位基层干部打招呼不称官衔儿,而是半开玩笑地叫他“翻译”。经了解才知,这位干部每次来到这里,怕农民听不懂,都用大白话讲解“三农”政策和农业技术,与农民们交谈时就像拉家常一样,讲的是深刻道理,说的是乡土语言,被农民亲切地称为“翻译”。笔者不禁为这位干部点赞。

然而,时下还有一些干部,下乡习惯于打官腔、说套话,或者说一些农民听不懂的专业术语。比如,有个干部在回答农民提出的问题时,竟然一连说了“供给侧”、“资源配置”等多个经济学术语,农民听了心里直嘀咕:什么是“供给侧”?什么叫“资源配置”?

近年来,随着国家注重政策创新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一些涉及“三农”的经济政策和农技知识在表述上专业性更强。由于农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经济专业知识,若不分场合、不看对象,只用些高度概括和专业性很强的词语,有些农民朋友就会难以理解和接受,其指导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宣传、讲解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和传播推广农业科技知识,是服务农民的重要工作。要使农民迅速理解、运用党的政策和新的农业科技知识,就需要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大众化的语言,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将专业的术语形象化,让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用深入浅出的道理,生动形象地向农民讲解。只有这样,农民才能尽快领会和掌握,才能让党和政府出台的政策“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

--> 2022-03-11 1 1 黔东南日报 c182396.html 1 基层干部要当好农民讲解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