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3月11日

最幸福的事是当乡村教师

—— 记全国“三八红旗手”黄俊琼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道东 通讯员 江春健

近日,喜讯传来,镇远县江古镇中心小学副校长黄俊琼荣获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我这一生最幸福的事就是选择当乡村教师,让山里的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大山,走上理想的工作岗位。”黄俊琼对记者满怀深情地说。

30年如一日,无私奉献,默默无闻,黄俊琼用青春谱写了乡村教师平凡而又伟大的篇章!

1973年,黄俊琼出生在江古镇山背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她从小就体会到农村生活的艰苦,养成了吃苦耐劳、坚强不屈的性格。她父亲当民办教师后,更加重视对她的教育。她耳濡目染,最大的梦想就是长大当一名教师。

黄俊琼聪明好学,勤奋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天柱民族师范学校。1992年8月,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她毅然放弃留城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当上了一名乡村教师。她心里明白,大山里的孩子更需要她。

自走上三尺讲台,她就以“当一名好老师”为奋斗目标,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向前辈请教,向同行学习。很快,她就进入了角色,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她上课。而她总是认真备课、上课,课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水平不断提升。2003年5月,她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以更高的热情和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

在教学中,她发现学生阅读习惯差,便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她通过举办讲故事比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置图书角,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制作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视听。她所任教的班级有一名学生叫杨慧兰,原先遇着看图说话就很害怕。在她的引导下,现在杨慧兰不仅不怕小作文了,而且性格也变得开朗活泼。

黄俊琼在实践中悟出,丰富学生阅读大有文章可做,这坚定了她向科研型教师发展的信心。2015年10月,她负责研究的省级课题《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通过省教科院验收。2016年4月,她被评为省级小学语文乡村名师。这一年,省教育厅在她任教的江古镇中心小学建立了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她和工作室成员一同研究课题——《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实践研究》。几年来,工作室的建立,培养了75名学员,涌现了多名优秀教师。借助工作室这个平台,既能向省内名校名师学习取经,又能为县内学校传经送宝。

“爱学校如家,爱职业似命,爱学生如子。”这是黄俊琼的人生座右铭。

今年49岁的黄俊琼,被许多留守未成年人亲切地称呼为“黄妈妈”。她用母亲般的爱呵护着自己的学生,尤其是留守未成年人。在她任教的江古镇中心小学有300余名留守未成年人,她和同事们把这些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既辅导他们的学习,又照顾他们的生活。

每天清晨,黄俊琼到学校带领学生早读后,就开始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课间锻炼,照顾学生就餐和午休,辅导学生晚自习。每天下晚自习后,她还要检查学生就寝,直到晚上10点才离校回家。夜深人静,她才开始专心地备课。这就是黄俊琼作为乡村教师的工作常态。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教学成绩突出,黄俊琼多次受到省、州、县表彰和奖励,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贵州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她所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得了省州的奖励,《努力地做一个“四有”“三者”好教师》一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征文”。

黄俊琼从长期的农村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切地认识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升了农村教育,但是农村的教育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扎根农村,让众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正是有着这样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2017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黄俊琼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从此,她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几年来,她利用外出培训和开会的时机,如实反映农村教育的现状,让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农村教育。

“作为一名党员,我一定不忘初心,感恩奋进,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乡村教育!”黄俊琼坚定地说。

--> 2022-03-11 —— 记全国“三八红旗手”黄俊琼 1 1 黔东南日报 c182403.html 1 最幸福的事是当乡村教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