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龙令智 顾凯)“嗒嗒嗒、嗒嗒嗒……”3月7日,笔者一走进白午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永联厂生产车间,一阵阵缝纫机工作的声音就跃入耳中,只见工人正在赶制手套。
“自从搬迁到这里后,不用出门都能挣钱了,既能陪伴孩子又能照顾老人,家里如果有事我也可以随时回去,一个月还能挣3000元左右。”从镇远县古江乡白果村搬迁到白午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群众杨昌珍高兴地说。
“虽然我们厂比较小,但我们的订单多,不愁销路!”凯里市永联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杨秀华介绍,公司在市移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人社局等部门帮助下,投资20多万元购置了缝纫机等加工设备,从事手套、编织袋、服装等生产,月产值可达5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等国家,带动易地扶贫搬迁户30余人就业。
下一步,该公司将不断扩大生产加工能力,扩宽产品销售渠道。今年计划新增20万元左右的设备,预计新招工人100-15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