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3月16日

如何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 剑河县岑松小学 李晓兰

小学中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欠缺性,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外,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存在很大的关系。笔者通过相关课题研究,认为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充分准备

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课中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1.课前充分备课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准确把握,理清本节课知识与课本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另外,还要结合所教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风格、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对课堂教学的各环节进行设计。

2.恰当设计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教学活动的必要环境,是产生数学学习行为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障。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最好的办法就是恰当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但是,构建有效的问题情境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注重有效性。问题情境的呈现要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够对之后的学习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能够与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相融洽。切不可片面追求“教学时尚”,生搬硬套,创设一些华而不实的问题情境。

第二,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通过听课可以发现,当教师在课堂中提到与小学生自身生活经验相关的一些问题时,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明显提高。所以,教师在选择问题情境时,所设计的问题情境既要贴近实际生活,又要有数学探究和思考的价值。

3.妥善利用多媒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辅助设备。利用多媒体解决数学问题,可以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所学知识,让学生快速地理解问题情境,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教师一定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恰当使用多媒体,不要仅仅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

二、课中恰当指导

在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步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 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审题习惯和检验反思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引导学生耐心地读完题目,并用笔将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圈出来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提倡一题多解,同时思考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否可以推广到其他问题解决中去。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画图等方式对题目进行表征,更加直观地表示出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避免小学生在解题时读错、抄错、写错,提高问题解决的正确率。

2.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片面理解题意是小学中年级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小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较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例如,让学生出声朗读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改变语序、自主编题等。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经常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语言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只有具有了较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才能较好地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问题解决思维过程,也能够从他人的讲解中吸收对自己有帮助的思路和方法。

三、课后巩固提升

小学生在问题解决领域出现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教师仅仅通过批阅试卷和练习并不能够准确把握小学生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所以,教师要在课后积极与错题学生进行沟通,这样才能了解他们的问题解决思维过程,帮助他们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及时寻找解决办法。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后提供一些比例题稍复杂的题目进行辅导,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针对后进学生,除了解答疑难问题以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后给予他们学习方法上的辅导,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 2022-03-16 1 1 黔东南日报 c182838.html 1 如何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