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七小学 韩庭珍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主能力和自主意识,对学生终身都有益处。本文对此探究出自身、校园、家庭以及社会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提出引导学生自身树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发挥教师对学习习惯的规范效果、注重家庭教育对学习习惯的强化效果及加强社会对学习习惯的导向效果这四条相关对策建议。
一、学习习惯养成依据
(一)习惯的概念。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它随着时间发展,通常泛指社会习俗、传统道德等。对于习惯的认识,主要有四种,包括习惯是人本能的反应、长时间的固定行为特征、特定人群对某种事物的依赖、不同物种的具体行为特征。
(二)学习习惯的概念。学习习惯主要是指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形成的一种习惯。在一定的内外环境下,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形成一定的习惯。学习习惯不需要外力支持,相反它可以支持学生去有意识地向学习行为靠拢。学习习惯是行为习惯最高的层次。
(三)学习习惯培养的理论依据
1.关键期理论。“关键期”是人类心理开展的重要阶段,往往是指在一定人生阶段,人的一些潜力存在于某一特定时期当中,而内外部环境能够供给一种刺激,使人的潜能得到发挥。由于“关键期”理论的研究发展,人们发现假如把握了人类开展的“关键期”就能够使人更好地进行学习。
2.自我教育理论。教育的本质是自我教育,在学习上的自我管理,学生的自我觉醒是教育上的一个关键点。自我教育要求学生认清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努力向更高层次的自我前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自我内在出发主动学习。因此,教师们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激励理论。正向的激励通常会刺激个体做出正向的反馈,在低年级学生中的体现更为明显。教师如果想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多对学生进行激励。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年纪较小,非常喜欢得到夸奖。激励教育会让他们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形成更好的学习习惯。此外,不仅教师可以激励,家长也是学习习惯培养主要的教育方之一。
4.团体教育理论。学习习惯培养教育要以团体为对象,个人是通过团体进行教育的。团体不仅仅是指学生团体,也指教师团体,因此再优异的教师也不能够单独进行工作,每位教师都是教师团体中的一分子, 教师团体应该具有“有一起的见地,有一起的信念,彼此间彼此帮助,不追求学生对自己的爱戴。”
二、影响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因素
(一)自身要素。学习习惯培养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自身要素,自我是无法被代替的。小学生的自我要素包括学习动机,这是推动学生进行自学的一种内在动力,同时直接影响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效果;自我要素还包括学生的学习爱好,学习爱好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非智力要素。
(二)校园要素。学生在校园待的时间比较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影响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主要有伙伴、教师、教育环境等要素。
1.校园里伙伴的影响。校园里的伙伴之间具有十分类似的年纪、性情和认知发展水平,这让他们十分容易产生模仿或学习互相的想法和行为。
2.校园里教师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在校园一定会接触的对象,在学生眼里他们是极其富有权威的,因此学生会格外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的心理以及行为。
3.校园里教育环境的影响。在学生学习阶段过程中,校园环境是除了日常环境之外学生接触最多的环境。学生深受校园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在学生的行为及心理上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一般而言,校园的学习氛围越浓厚,学生的学习习惯就能够培养得越好。
(三)家庭要素。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庭要素对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也起相当大的效果。家长是否对自己孩子给予足够的关怀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习习惯的养成。在一个和谐友爱的家庭中,学生沐浴在爱的海洋里,会通过自发的学习行为去回报爸爸妈妈的爱。
(四)社会要素。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学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斥着各种各样信息的时代,但低年级学生判断能力弱,一些不良的信息对他们的成长影响不利。家长要让低年级的学生尽量与不良社会环境相阻隔,特别是复杂的网络世界。
三、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引导学生自身树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故事和漫画等方式,讲述良好学习习惯的好处或者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帮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树立培养学习习惯的意识。
(二)发挥教师对学习习惯的规范效果
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详细指导,如对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听讲以及课后复习等传统学习习惯提出更详细的要求,并为学生提出详细的学习习惯应到达的目标等等。要注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不断强化,可选用物质与精神激励法,对学习习惯表现好的同学给予积极的激励和表扬,发挥同伴集体的典范示范效果。
(三)注重家庭教育对学习习惯的强化效果
家长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具有不行替代的效果。家长要注意对孩子教育的方式,建议家长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对其表现出的良好学习习惯给予及时的激励与表扬,以使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得到强化。家长要与教师多交流沟通,对孩子在校学习习惯的表现进行及时了解。
(四)加强社会对学习习惯的导向效果
随着经济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开展,社会环境变得日趋复杂,而低年级学生区分能力与判断能力还不强,很容易遭到社会不良因素的负向影响,这需要社会努力营造合适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良好社会环境。
总而言之,校园是学习习惯形成的主阵地,家庭是学习习惯得以强化的场所,校园、家庭以及社会应互相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对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宣扬导向,对不良的行为进行纠正改错。校园、家庭以及社会共同努力,促进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