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3月19日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现状及策略分析

○ 施秉县第三小学 任晓英

小学班主任相较其他任课老师来说,日常工作量更繁重一些,除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对班级进行管理,所以班主任需要对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的动态及行为进行剖析,分析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所以,班主任应该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严格制定出一套班级管理规范,并按照班级管理规范管理班级,这样才能足够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增强学生集体感和归属感。

一、班主任需要主动激励和引导学生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身心还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对于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很容易被吸引,也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因此他们的注意力很难完全集中于一件事情。之前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监管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使用强压的方式,对犯错误的同学采取批评甚至训斥的方式,有的甚至采取“武力”等等。因此这样的教育方式很难达到相应的效果,也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叛逆心理,造成与班主任的关系紧张。因此老师需要转变现有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式,如采用鼓励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班级树立一个良好的班风,如果学生在行为习惯或是学习方面有了进步,或是发现任何的闪光点,班主任都可以对学生予以精神上的奖励或物质上的奖励,鼓励和认可学生的每次进步。

二、班主任需要进行民主管理

班主任是班级中的领导者又是引路人,在班级管理的工作中,之前班主任更多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班规班纪让学生强制性遵守,但是这样可能没有办法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主体地位,他们在遵循班级规定时也会有一定的叛逆心理,因此现在老师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意见展现民主,对学生进行民主管理。例如在推选班干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推选他们心目中的班干部,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班级归属感,同时也能推算出他们自己心目中觉得最合适的班委,更容易对班级进行管理。除此之外在进行班级的制度规定时老师也可以多采纳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己提出认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有哪些方面是应该纳入管理制度的,这样学生自己民主所制定出来的班级规则,他们在遵循起来会更加遵守,更容易形成班级凝聚力,树立良好的班风。

三、班主任需要与家长建立联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时期,他们在校时间较长,但也受家庭的影响很大,因此在老师对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如果仅在学校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管理和引导是完全不够的,因此老师可以与家长建立联系,让家长也学习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三观的建设,家长和老师形成合力,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方式有一个良好的引导。

四、班主任需要提高管理意识

如果想要真正地改变原有的管理方法,让学生都参与到日常的班级管理,同时又要提升学生的行为素质,那么就需要转变管理意识和模式及自身的想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遵守班级规章制度,提升班级凝聚力。第一,每一位同学都需要及时地配合本组长或班干部的工作。第二,班干部及相关的班级负责人都应在课堂上帮助老师进行全班同学的管理,并树立榜样。第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帮助身边的同学。

五、班主任需要深度了解和关心学生

之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采用强压方式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会让学生产生逆反。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更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在实践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更应该了解班级学生,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关注。对于表现异常的学生也需及时沟通,引导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可举行交流会帮助学生学习如何缓解自身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在一个健康快乐的氛围中成长,同时对待学生一视同仁。面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要及时予以帮助,有针对性地辅导,让他们走出困境,更好地面对学习。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行,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班主任也应该转变原有的管理方式,更新现有的管理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班级管理,从根源上提升班级整体管理水平。

--> 2022-03-19 1 1 黔东南日报 c183125.html 1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现状及策略分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