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3月19日

杏林春暖

□ 焦正芳

今年二月中下旬,春寒料峭,杏花初开。

我在锦屏县中医医院住院治疗,被安排在五楼31床。同病房的病友还有两位,都是来自本县乡村,一位姓陆,另一位姓杨。我们的病情既有同一性,又有特殊性。我七十五岁,患顽固性皮疹兼银屑病,2月17日入院;陆姓病友八十岁,患手臂筋骨痛兼右肩胛疱疹病,2月初入院;杨姓病友六十五岁,患腰部带状疱疹,也于2月初入院。我是退休干部,他俩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三个老头都没有亲属陪护,医务人员对我们的治疗和护理难度特别大,肩上的责任特别重。

主治医师、管床护师、护士共有四名,其中三位姓龙,一位姓魏,一个个都是身材苗条、人才标致的年轻姑娘,穿着洁白的衣服,就像同父母生养的女儿。她们都是操锦屏方言口音,说话那样和蔼可亲,进入病房总是“伯伯”、“爷爷”地尊称我们。

她们每天凌晨五点开始进入病房护理、治疗,测血压,量体温,接着敷药膏,涂药水。七点钟,保洁员拖地板,清理垃圾,整理床铺。八点钟医师、护士一行四人到病房进行诊查,询问排便多少次,病情是否有所好转,哪儿不舒服。护士每天给我们敷药两次,熬送药汁两杯,输液一次,其他时间几乎每隔两个小时到病床前看望,深夜十点过查房,看看病人睡得香不香,被子盖得好不好。发现脚、手露在外面就轻轻地把被子拉上来盖好,生怕我们受凉。离开病房前嘱咐“需要我们随时按铃”。如此不厌其烦、无微不至,真正把病人当亲人长辈。

对于我,护士除了给吊针外,还用面膜给脸、手做药液热敷,给全身涂抹乳膏并着用薄膜包裹。

每当凌晨,护士进入病房轻声把我叫醒:“爷爷,敷药了。”天一亮护士推着小车来到床前:“爷爷,输液了,需要解手就先解手,不然吊针要几个钟头呢。”看着护士熟练而细心地操作,我不禁满怀感激之情问道:

“姑娘,你怎么每天都这么早?”

“病人多,不早就忙不过来。”

“你们一天要护理多少病人?”

“一共二十多人。”

“一晚到亮,从早到晚,总不见你们休息哩!”

“我们是交替轮班,轮到夜班,整夜没离开工作室。”

“你们没日没夜地熬,受得了吗?”

“生怕病人病情突变,哪敢疏忽大意呀!”

“你们对每个病人都是这样,累不累?烦不烦?”

“爷爷,这是我们的职责。医院是病人的家,病人是护士的爹妈,这是我们的理念;不怕苦不怕累,是我们的基本素质;看到病人一天天好转,直到出院,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2月22日凌晨到傍晚,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把整个世界装扮得洁白无瑕。而医务人员照例繁忙不暇,悉心护理病人,医院里、病房内显得格外暖和温馨。

听到护士推车的声音,目睹护士辛勤的工作,耳闻护士亲切的话语,一阵阵暖流涌进的心窝。我由衷默默自语:杏林好姑娘,向你们致敬!

--> 2022-03-19 1 1 黔东南日报 c183130.html 1 杏林春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