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3月19日

永远的丰碑

□ 傅安辉

2022年新年伊始,手捧《历史的丰碑——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大纪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卷》,如获至宝。从中既了解到我州脱贫攻坚的总体情况,又了解到我州脱贫攻坚战涌现出来的不少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

《历史的丰碑∙黔东南州卷》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就是以文艺的表现手法,全面总结概括和个案深入描绘相结合,记录了我州脱贫攻坚的这一伟大事件、伟大壮举和伟大业绩,生动地讲述脱贫攻坚中的热血故事,感性地展现新时代的中国精神,把脱贫攻坚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和重大成果载入史册,让书本昭示后人:“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一切幸福生活都是奋斗的结果。这本书所选择反映的若干具体内容,必将在我州人民群众中久久传颂,将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我读了这本书,久久不能忘怀。因为这本书里面脱贫攻坚战役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光辉照人,是共产党员的楷模,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我打心眼里佩服这些新时代的英雄。

《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弱女子》,记述从黔东南州直机关派到榕江县古州镇三盘村担任第一书记的石廷满,在伟大的脱贫攻坚战役中具有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作为一个侗族的弱女子,却主动请缨下到苗族村寨当驻村干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弱女子变成了脱贫攻坚的铁娘子。她的所作所为,带动和影响一批人,调动了村干和村民的积极性,大家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最后,村里的一个个贫困难题被一一解答,使这个贫困的苗族村寨彻底甩掉了贫困的包袱,实现了全面脱贫。

我读了《脚尧的脚步》,真正知道了什么是脚尧精神。脚尧村是雷山县最小的一个行政村,只有3个村民组44户196个村民。脚尧坐落在雷山县的深山老林里,山高路陡,不通公路,没有水电,但是,村里有一个能够带领大家告别贫困走向富裕路的党支部书记吴先锐。就是他,带领村民彻底改变了脚尧一穷二白的现状。

《爽爽的葡萄村》,反映我州村寨村民开发产业脱贫致富的情况,这个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典型,非常具有代表性,因为很多村寨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就是依靠开发产业而获得成功。杉树林村共有644户263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403人。在脱贫攻坚战役中,通过大面积种植水晶葡萄,套种魔芋、开展林下养鹅、圈内养猪等等,到2019年年底,全村实现全部脱贫,彻底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这个巨变的实现,首先要感谢领路人吴玉峰,他是村里第一个种植葡萄的人。

紧接着,韩泽峰和潘峰,也看准了葡萄在凯里的商机,杉树林村种植葡萄就有了“三峰”。经过不断努力,他们的葡萄园都有了好的回报。依靠葡萄产业,一栋栋别墅式的小洋房拔地而起,一辆辆小汽车在村道上来来往往,杉树林村家家户户过上了小康生活。

这本书,里面的感人事件、重大成果以及黔东南发生巨大变迁的数据,让我激动不已,印象刻骨铭心。

《美丽是这样炼成的》记述的是雷山县打旅游牌脱贫攻坚。雷山县依靠世界上第一大的苗寨西江,打造大西江景区、县城景区、苗疆走廊,带动全域旅游,实现全县景区化。以旅游业为龙头,走一条“景区带县美丽而脱贫”的有效路径,构建出“用美丽回答一切”的品牌体系,使雷山县变成一个产业旺、生态美、百姓富、社会和谐、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动力强劲的美丽县,给老百姓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国地图村”的嬗变》纪实了榕江县新华乡高排村的脱贫巨变。高排村的地形像一个抽象的中国地图,被人们称为“中国地图村”。这个260户1449人的村子,贫困发生率为61.8%,属于深度贫困村。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驻村干部、村“两委”和村民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攻坚克难,使这个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经济收入得到了增加,2020年10月宣布贫困摘帽,彻底告别了贫困的历史。

《历史的丰碑》浓墨重彩描绘了我州16个县市脱贫攻坚战的战况。榕江县脱贫攻坚战役,如火如荼,战火纷飞,确实是一场攻坚克难、披荆斩棘的硬仗。在这个战役中,榕江县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战穷魔,敢教日月换新天,使16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3万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从江县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时间争夺战,脱贫歼灭战。从江县干部群众37万人立下愚公移山志发起总攻。经过90天连续战斗的歼灭战,最后,从江县370多个村寨打赢了这场脱贫攻坚战役,所有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这场脱贫歼灭战在从江县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本书里的那些先进典型人物以及他们从事的事业、壮举、业绩,不胜枚举,内容丰富,表达艺术异彩纷呈。那些先进人物与典型事迹就像愚公、巧媳妇、诸葛亮、焦裕禄、雷锋、埃及金字塔、万里长城、中国人推翻“三座大山”、香港回归等等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一样,永远留在人们脑海里不可磨灭。这本书的作者反映思想内容找到了非常契合的表现形式,二者有机结合,产生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历史的丰碑∙黔东南州卷》还有一个成功的写作经验留给后人,值得一提。这本书不是个人自由选择题材的随心所欲创作,而是对脱贫攻坚战役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和重大成果的客观记载,每一字每一句都不能主观臆造,必须忠实于伟大战役的实际,力求客观精准反映所表现的对象,因此,难度非常大,不是单枪匹马就能完成。因此,《历史的丰碑∙黔东南州卷》组建了8位作家的写作团队。这个写作团队里有李文明、杨贵和、杨育泽、杨胜章、巴文燕、姚瑶、莫屈、黄万鑫,个个都有报告文学写作的丰富经验。可以说,他们组成了最为精干的实力派报告文学写作团队,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战役这一伟大事件的纪实写作任务,这为以后我州应对重大事件的纪实报道提供了成功的写作经验。

--> 2022-03-19 1 1 黔东南日报 c183133.html 1 永远的丰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