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 悦
张老师和陈老师都是学校已退休的老师,他们同时间到校服务,又同时间退休,夫妻俩相处的时间很长,可是我却很难用“羡慕”这两个字来看待他们这对夫妻。
他俩在学校时,身为太太的张老师,可是把陈老师服侍得面面俱到,羡煞不少已婚的男同事。就说每天都帮他带水果和便当这件事吧,张老师替陈老师带的水果、便当可不是一般般的:水果是一片片切好的,而且颜色缤纷好看,井然有序地摆在保鲜盒里,让人看了真是赏心悦目;便当也是每天都有不同的主菜,时而是红烧肉,时而是糖醋排骨,时而是三杯鸡……可真都是色香味俱全啊,看得我们直咽口水呢,还开玩笑跟张老师说,我们要到他家搭伙。陈老师在旁听得可乐了,毕竟这让身为丈夫的他很有面子呢。我自己则是很佩服张老师,与我们同为职业妇女的她,在繁忙的工作之外,还要费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打理丈夫的水果和便当。除此只要一得空,张老师就来陈老师的办公室,对丈夫嘘寒问暖,简直就是把陈老师当成个大孩子般的宠爱。
在餐会上,同事们若有带另一半同行,一般都是丈夫帮太太夹菜,或是男朋友帮女朋友夹菜,可是陈老师家却不同,每上一道菜都看到是张老师忙不迭地替陈老师夹菜,自己有时还没顾上吃上一口。陈老师是标准的“饭来张口,茶来伸手”,我们也知道这个家庭,凡事都由张老师打点,陈老师是不管事的,他只管教书。所以大家都戏称陈老师是“大爷”,陈老师对于这样的外号,其实也很得意,也看得出很享受妻子对他的照顾。
两年前,夫妻俩退休了,心想陈老师这下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大爷”了,班也不用上,整天在家里,都有张老师将他照顾得妥妥帖帖的。可是没有多久,就听闻张老师生病罹癌,脑部有受损,行动不若先前的灵活,大家既担心张老师的病况,也忧心一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陈老师,在张老师生病之后,如何打理好两人的生活,尤其孩子都又不在身边。
近日几个老同事聚餐,陈老师夫妇也出席了,我们看到张老师的步伐极为缓慢,陈老师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她,一步步慢慢地陪张老师走,大家都将目光放在夫妻俩身上,同时也纳闷这和我们印象中夫妻俩相处的模式不一样啊,陈老师是怎么办到的?在席间,陈老师频频帮张老师夹菜,还会帮她把汤吹凉,一只手更是紧靠着张老师的椅背,小心地护持着她,可以说是对张老师呵护备至。这一幕让人看了,不禁眼眶红了,鼻子也发酸,“少年夫妻老来伴”就是这样吧,只是此情此景让人不忍卒睹,想到两夫妻在校时,张老师对陈老师无微不至地照顾,现在角色互换,让我感叹这人世间的变化,是如此的令人猝不及防。
看到这样的场景,气氛有些沉重,大家都是默默地吃着桌上的菜,不知该如何开口。是陈老师先打破沉默,他自我解嘲,说现在的他,可是全能的“家庭主夫”,跟我们印象中的他,完全是两个人。举凡上菜市场买菜、煮饭、烧菜、整理家务,样样都难不倒他,他还学会如何挑鱼挑肉,也会和摊商请教如何处理食材,所以他现在的厨艺可不是盖的,还笑着说有空大家可以到他家去打打牙祭,保证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陈老师边说边看着张老师,他的眼里包含着对张老师无限的不舍和疼惜。而陈老师接着说他每天生活都很充实,为太太料理爱心的餐食、上网研究食谱、陪太太散步兼做复健,生活过得比在教书时还要忙碌,但是能为太太做些事,他觉得很开心,如果太太的病情稍稍有起色,那更是他最高兴的事了。
人家都说夫妻是相欠债的,但是看到张老师和陈老师他们二人的相处,我觉得不是。“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两人的结合是要多么深的缘分,才能携手共度此生。我看到陈老师夫妇,那不是相欠债,而是互相体谅,互相扶持,无怨无悔相互成就人生的美好。他们彼此都是对方最坚强的后盾,也是最温暖的臂弯,祝福他们夫妻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