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秉县第三小学 李 翔
从青涩稚嫩的青年教师到稳重成熟的小学语文省级乡村名师——二十年;从普通教师到中心小学校长——二十年。二十年峥嵘岁月,二十年艰难跋涉,辗转多校,教过多科,承担过学校的管理工作也林林总总,有得有失,苦乐自知,这就是笔者当老师的乐趣。用老舍先生的话讲就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既然选择当了老师,试想没有谁不想把工作干出色的,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绝非易事。以下,谨结合个人成长经历,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路径与方法作简要剖析,旨在抛砖引玉、烘云托月。
一是笃定教学方向,做到“一以贯之”。当前,国家教育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学校师资水平也得到极大提升。但是,距离合理需求还远远不够,这是当前社会发展时期面临的实际问题。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整合师资,有效开展学科教学变得尤为重要。既要开足开齐课程,又要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教师的专业成长还不能耽搁。学校和教师在任课任职上要做好统筹规划,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重点做好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眼下,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的师范生在各学校是中坚力量,他们能胜任多门学科教学,也有很多新进教师承担的并非自己所学专业学科。尽管如此,教师和学校一定要考虑长远,不要为了学校好安排工作而勤换学科,这会导致教师不能长期系统地对某一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和技能培养,教学成果自然不会丰硕持久。中青年教师一定要根据自己特长选定一个专攻方向,选择了就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
二是系统钻研统编教材与课标,做到“与时俱进”。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自2019年秋季学期普及使用以来,一些教师对教材的编写特点与教学策略上认知不足,没有及时跟进发展需要,还用“老一套”的思维和方法开展教学,越往下教越感觉学生跟不上新的命题,不是学生的素质不行,而是自己没有教好。当前,很多老师在“阅读与表达”方面的培养与训练做得很不够,没有做到双项并重,这样一来,学生整体的核心素养当然就没有健全了。
三是勤练基本功,做到“胸中有粮”。语文教师很难教出自己的特色,如果没有过人之处是很难出彩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是基础中的基础,反之,就无从谈起。那小学语文教师要必备哪些基本功呢?一副好口才。语文教师要以语言的形式给学生呈现知识,既要有准确流畅的语言讲解,也要有声情并茂的文本朗读,还要兼备灵动、活泼、幽默、机智的课堂语言方能打动人、感染人。就像老一辈语文老师常讲的:“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难磨一张嘴。”写一手好字。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语言”还要有“文字”,语文教师承担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不但要教学生认识汉字,还要教会学生正确书写和赏析。写一手好文章。这里指的“好文章”并不以专业角度来衡量,而是指在具备一定阅读审美与表达技巧的基础上写出一定水平的文章,通常要能跟学生一起写下水文,这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教师需要的基本功还有很多,但是这些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
四是善于教研实践,做到“见多识广”。如果说基本功要靠持久练习,那么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就需要在各种教研活动中汲取了。正所谓“见多识广”。参加活动教师自己要先做足功课,涉及活动主题的知识都要有所知晓,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带着问题参加活动,这样才会有收获。
五是敢于创新赛课,做到“优中选优”。一些教师害怕赛课,就连在校内教研活动中上公开课都很排斥,这是教师缺乏自信的表现。这样的教师往往喜欢闭门造车、我行我素地进行着自己的教学套路,长此以往,再优秀的人也会逐渐落伍。个人认为,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一定要有几次赛课经历。赛课的级别越高成长越大、进步越快,尽管会有挫败,也要越挫越勇,正如《礼记·学记》所说:“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六是凝练教学主张,做到“百花齐放”。教学主张是教学风格的内核,当你已经成为十分优秀的语文教师过后,相信你一定对自己的学科教学具有独到的看法和想法,擅长并推崇某一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并不断让自己的课堂趋于某一种理想的样式,这时候你就有了自己的教学主张的雏形。教学主张既是教师成长的动力也是成功的关键,同时还是自己教学风格的亮丽名片。
七是争做学科带头人,做到“教学相长”。很多教师为人低调,不追名逐利,一生甘做孺子牛,这样的品质诚然可贵。但是,笔者认为与申评骨干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并不冲突。因为,我们评选这些所谓的“称号”和“头衔”实质上并不是图名,而是看重其背后的可以促进我们成长的资源。评上的教师会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重点培养对象,通常会派送到教育发达地区或高校进行专项培训,教师获得的成长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其他教师难能获得的宝贵资源。